设计程序,对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关键字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进行比较。具体要求如下:⑴ 编程实现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⑵ 待排序数据类型不限,读取自磁盘文件。需用多组、多规模数据进行测试并记录实验结果⑶ 评价排序的指标有:在表长相同的情况下,各种排序算法的关键字比较次数、关键字移动次数(关键字交换记为3次移动)、排序时间、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当改变表长时,各种排序算法的性能变化情况,请描述实验过程,包括排序数据的规模、磁盘数据文件存储的格式、数据采集(或生成)的方法
时间: 2024-02-26 12:51:55 浏览: 78
实验过程:
1. 排序数据的规模:按照要求,采用不同规模的数据进行测试,包括50000、100000、250000、500000、750000个数据。对于每个规模,建议至少生成5组不同的数据进行测试,以5组数据的性能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2. 磁盘数据文件存储的格式:可以使用文本文件格式存储待排序数据,每行一个数据。也可以使用二进制文件格式存储待排序数据,需要在读取数据时进行二进制读取。同时,为了方便记录算法执行时间,可以在文件中添加时间戳,记录数据读取和排序开始的时间。
3. 数据采集(或生成)的方法:可以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待排序数据,也可以使用已有数据集进行测试。在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数据时,需要注意生成数据的范围和分布,以保证测试数据具有代表性。在使用已有数据集进行测试时,需要注意数据集的大小和特点,以保证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
评价指标:
在表长相同的情况下,对于每个排序算法,需要统计其关键字比较次数、关键字移动次数、排序时间和稳定性,并将其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或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以便于直观地比较各个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效率。
当改变表长时,可以统计各种排序算法的性能变化情况,包括关键字比较次数、关键字移动次数、排序时间和稳定性。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或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以便于直观地比较各个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性能变化情况。
总体实验流程如下:
1. 读取待排序数据文件,并记录数据读取时间戳。
2. 对每种排序算法进行测试,统计其关键字比较次数、关键字移动次数、排序时间和稳定性。
3. 将测试结果保存到文件中,包括排序算法名称、数据规模、测试组数、关键字比较次数、关键字移动次数、排序时间和稳定性等信息。
4. 绘制图表或表格,对各个排序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效率进行比较,并分析排序算法的性能变化情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