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 <reg51.h> void main() //主函数 { unsigned char send='A'; TMOD=0x20; //定时器1工作于方式2 TL1=0xf4; //波特率为2400b/s TH1=0xf4; TR1=1; SCON=0x40; //定义串行口工作于方式1 SBUF=send; // 发送1个数据 while(TI==0); // 查询等待发送是否完成 TI=0; // 发送完成,TI由软件清0 while(1); }将此程序改写为发送8位数字的c语言程序

时间: 2024-03-29 13:42:05 浏览: 42
#include <reg51.h> void main() //主函数 { unsigned char send = 123; //要发送的8位数字,这里以123为例 TMOD = 0x20; //定时器1工作于方式2 TL1 = 0xf4; //波特率为2400b/s TH1 = 0xf4; TR1 = 1; SCON = 0x40; //定义串行口工作于方式1 SBUF = send; //发送数据 while(TI == 0); //查询等待发送是否完成 TI = 0; //发送完成,TI由软件清0 while(1); }
相关问题

#include <reg52.h>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 typedef unsigned int u16; void UART_int() { PCON |= 0x80; //使能波特率倍速位SMOD SCON = 0x50; //8位数据,可变波特率 TMOD &= 0x0F; //设置定时器模式 TMOD |= 0x20; //设置定时器模式 TL1 = 0xF9; //设置定时初始值 TH1 = 0xF9; //设置定时重载值 ET1 = 0; //禁止定时器中断 TR1 = 1; //定时器1开始计时 EA=1; ES=1; } void UART_sendbyte (u8 byte) { SBUF=byte; while(TI==0); TI=0; } void UART_routine () interrupt 4 { if (RI==1) { P2=SBUF; UART_sendbyte(SBUF);RI==0; } } #include <reg52.h> #include "uart.h"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 typedef unsigned int u16; #define LED P2 void delay_10us (u16 count) { while(count--); } u8 SEC=0; void main() { UART_int(); while(1) { } }

这段代码是一个简单的51单片机串口中断程序,实现了串口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 首先,在UART_int()函数中进行了串口的初始化配置,包括使能波特率倍速位,设置数据位数和可变波特率等。同时,设置了定时器1的相关参数,用于生成波特率时钟。最后,使能了全局中断和串口中断。 在UART_sendbyte()函数中,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SBUF寄存器,并通过循环等待TI标志位置为1,表明数据发送完成。然后将TI标志位清零,准备下一次发送。 在UART_routine()函数中,判断RI标志位是否为1,表示有数据接收。如果有数据接收,则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P2口,并通过调用UART_sendbyte()函数将接收到的数据再发送出去。最后,将RI标志位清零。 在主函数main()中,调用UART_int()函数进行串口的初始化配置。然后进入一个无限循环,可以在循环中添加其他代码进行其他功能的实现。 以上是这段代码的大致逻辑,具体的功能实现和其他相关代码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添加和修改。

main.c文件为 #include <reg52.h> #include "uart.h" #include "delay_10us.h"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 typedef unsigned int u16; u8 SEC=0; void main() { UART_int(); while (1) { UART_sendbyte(SEC) delay_10us(50000); delay_10us(50000); SEC++; } } uart.c文件为 #include <reg52.h>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 typedef unsigned int u16; void UART_int() { PCON |= 0x80; //使能波特率倍速位SMOD SCON = 0x50; //8位数据,可变波特率 TMOD &= 0x0F; //设置定时器模式 TMOD |= 0x20; //设置定时器模式 TL1 = 0xF3; //设置定时初始值 TH1 = 0xF3; //设置定时重载值 ET1 = 0; //禁止定时器中断 TR1 = 1; //定时器1开始计时 EA=1; ES=1; } void UART_sendbyte (u8 byte) { SBUF=byte; while(TI==0); TI=0; } void UART_routine () interrupt 4 { if (RI==1) { P2=~SBUF; UART_sendbyte(SBUF); RI=0; } } delay_10us.c文件如下 void delay_10us (unsigned int count) { while(count--); }

根据你提供的代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1. main.c文件中,在UART_sendbyte函数的调用语句末尾缺少分号。需要在UART_sendbyte(SEC)后面添加分号,即改为UART_sendbyte(SEC); 2. uart.c文件中,在UART_routine函数中,P2=~SBUF;的作用是将SBUF取反后赋值给P2,可能不是你想要的逻辑。如果想将SBUF的值输出到P2口,可以直接将P2=SBUF;。 3. delay_10us.c文件中,delay_10us函数的实现为空函数体,没有实际的延迟操作。你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添加延迟操作的代码。 请根据上述建议进行相应的修改,以解决代码中的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提供更多细节信息,以便更好地帮助你。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请帮我优化这段代码include <reg52.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LCD_DATA P0 #define LCD_RS P2_0 #define LCD_RW P2_1 #define LCD_EN P2_2 #define LED_PIN P1_0 #define BUZZER_PIN P1_1 void delay(unsigned int ms); void LCD_init(); void LCD_command(unsigned char cmd); void LCD_data(unsigned char dat); void LCD_string(char *str); void LCD_clear(); void UART_init(); void UART_sendChar(unsigned char ch); void UART_sendString(char *str); unsigned char UART_receiveChar(); void executeCommand(char *command); void main() { char command[20]; UART_init(); LCD_init(); while (1) { if (UART_receiveChar() == ':') { UART_receiveChar(); // Ignore space after ':' fgets(command, sizeof(command), stdin); executeCommand(command); UART_sendString(command); // Send back the received command } } } void delay(unsigned int ms) { unsigned int i, j; for (i = 0; i < ms; i++) for (j = 0; j < 110; j++); } void LCD_init() { LCD_command(0x38); // 2 lines, 5x7 matrix LCD_command(0x0C); // Display on, cursor off LCD_command(0x06); // Increment cursor LCD_command(0x01); // Clear display delay(2); } void LCD_command(unsigned char cmd) { LCD_RS = 0; LCD_RW = 0; LCD_EN = 1; LCD_DATA = cmd; delay(2); LCD_EN = 0; } void LCD_data(unsigned char dat) { LCD_RS = 1; LCD_RW = 0; LCD_EN = 1; LCD_DATA = dat; delay(2); LCD_EN = 0; } void LCD_string(char *str) { while (*str) { LCD_data(*str++); } } void LCD_clear() { LCD_command(0x01); // Clear display delay(2); } void UART_init() { TMOD = 0x20; // Timer1 mode 2: 8-bit auto-reload TH1 = 0xFD; // 9600 baud rate SCON = 0x50; // Serial mode 1: 8-bit data, 1 stop bit, receive enabled TR1 = 1; // Start Timer1 } void UART_sendChar(unsigned char ch) { SBUF = ch; while (TI == 0); // Wait for transmission to complete TI = 0; // Clear transmission flag } void UART_sendString(char *str) { while (*str) { UART_sendChar(*str++); } } unsigned char UART_receiveChar() { while (RI == 0); // Wait for reception to complete RI = 0; // Clear reception flag return SBUF; } void executeCommand(char *command) { if (strncmp(command, "LED on", 6) == 0) { LED_PIN = 1; } else if (strncmp(command, "buzzer on", 9) == 0) { BUZZER_PIN = 1; } else if (strncmp(command, "showstr", 7) == 0) { char *str = command + 8; // Get the string after "showstr" LCD_clear(); LCD_command(0x80); // Move cursor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line LCD_string(str); } }

#include<reg51.h> #include<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DQ=P3^7; sbit P2_0=P2^0; sbit k2=P2^2; sbit k4=P2^4; sbit k3=P2^3; uchar timp,F=0; float c; uchar a[]={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40}; uchar b[]={0xbf,0x86,0xdb,0xcf,0xe6,0xed,0xfd,0x87,0xff,0xef}; void delay5(uchar n) { do { _nop_(); _nop_(); _nop_(); n--; } while(n); } void init_DS18B20() { uchar x=0; DQ=0; delay5(120); DQ=1; delay5(16); delay5(80); } uchar readbyte() { uchar i=0; uchar date=0; for(i=8;i>0;i--) { DQ=0; delay5(1); DQ=1; date>>=1; if(DQ) date|=0x80; delay5(11); } return(date); } void writebyte(uchar dat) { uchar i=0; for(i=8;i>0;i--) { DQ=0; DQ=dat&0x01; delay5(12); DQ=1; dat>>=1; delay5(5); } } uchar retemp() { uchar a,b,tt; uint t; init_DS18B20(); writebyte(0xCC); writebyte(0x44); init_DS18B20(); writebyte(0xCC); writebyte(0xBE); a=readbyte(); b=readbyte(); t=b; t<<=8; t=t|a; if((t&0xf800)!=0xf800) { F=0; c=t*0.0625; tt=t*0.0625; timp=t*0.625-tt*10; } else { F=1; t=(~t)+1; c=t*0.0625; tt=t*0.0625; timp=t*0.625-tt*10; } return tt; } void main() { uchar i,temp; delay5(1000); while(1) { temp=retemp(); if(c>=25&&F==0) P2_0=0; else P2_0=1; for(i=0;i<15;i++) { k2=1;k3=1;k4=1; if(F==0) P0=a[temp/100]; else P0=a[10]; delay5(1000); // P2=0xfb;//11111011,0xfb k2=0;k3=1;k4=1; P0=a[temp%100/10]; delay5(1000); //P2=0xf7;//11110111,0xf7 k2=1;k3=0;k4=1; P0=b[temp%10]; delay5(1000); //P2=0xf3;//11110011,0xf3 k2=0;k3=0;k4=1; P0=a[timp]; delay5(1000); } if(c>=25&&F==0) P2_0=1; else P2_0=1; } }在这个代码的基础上利用串口把数据发送到电脑上的串口助手

代码解释#include <reg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 c0de for 7Seg MPX CA, from 0 to 9 and A to F and - // if want to use in CC, add ~ uchar code numberDisplayTable[] = {0xc0, 0xf9, 0xa4, 0xb0, 0x99, 0x92, 0x82, 0xf8, 0x80, 0x90, 0x88, 0x83, 0xc6, 0xa1, 0x86, 0x8e, 0xbf}; // delay time for notes uint code noteDelayTime[] = {64021, 64103, 64260, 64400, 64524, 64580, 64684, 64777, 64820, 64898, 64968, 65030, 65058, 65110, 65157, 65178}; sbit BEEP = P3 ^ 0; uchar keyNumber; void delay(uchar x) { uchar i; while (x--) for(i = 0; i < 120; i++); } void scanKey() { uchar tmp, k; P1 = 0x0f; delay(2); tmp = P1 ^ 0x0f; switch (tmp) { case 1: k = 0; break; case 2: k = 1; break; case 4: k = 2; break; case 8: k = 3; break; default:// no key down? return; } // set low 4 bits to 0, so place in 4 rows P1 = 0xf0; delay(2); // after button push, 11110000 will turned into XXXX0000, 1 0 in X, 3 1 in X // so we extract the 0 out tmp = (P1 >> 4) ^ 0x0f; // set 0,4,8,12 for row 0 ~ 3 switch (tmp) { case 1: k += 0; break; case 2: k += 4; break; case 4: k += 8; break; case 8: k += 12; break; default: return; } keyNumber = k; } // play sound via int0 void playNote() interrupt 1 { TH0 = noteDelayTime[keyNumber] / 256; TL0 = noteDelayTime[keyNumber] % 256; BEEP = ~BEEP; } void main() { // display - at start P0 = 0xbf; TMOD = 0x01; IE = 0x82; while (1) { // send scanner P1 = 0xf0; // if button down if (P1 != 0xf0) { scanKey(); P0 = ~numberDisplayTable[keyNumber]; // enable timer TR0 = 1; } else { // stop timer TR0 = 0; } delay(2); } }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C#ASP.NET网络进销存管理系统源码数据库 SQL2008源码类型 WebForm

ASP.NET网络进销存管理系统源码 内含一些新技术的使用,使用的是VS .NET 2008平台采用标准的三层架构设计,采用流行的AJAX技术 使操作更加流畅,统计报表使用FLASH插件美观大方专业。适合二次开发类似项目使用,可以节省您 开发项目周期,源码统计报表部分需要自己将正常功能注释掉的源码手工取消掉注释。这是我在调试程 序时留下的。也是上传源码前的疏忽。 您下载后可以用VS2008直接打开将注释取消掉即可正常使用。 技术特点:1、采用目前最流行的.net技术实现。2、采用B/S架构,三层无限量客户端。 3、配合SQLServer2005数据库支持 4、可实现跨越地域和城市间的系统应用。 5、二级审批机制,简单快速准确。 6、销售功能手写AJAX无刷新,快速稳定。 7、统计报表采用Flash插件美观大方。8、模板式开发,能够快速进行二次开发。权限、程序页面、 基础资料部分通过后台数据库直接维护,可单独拿出继续开发其他系统 9、数据字典,模块架构图,登录页面和主页的logo图片 分别放在DOC PSD 文件夹中
recommend-type

(源码)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服务管理系统.zip

# 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服务管理系统 ##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一个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服务管理系统,旨在通过ZooKeeper的协调服务功能,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服务注册、发现、配置管理以及分布式锁等功能。项目涵盖了从ZooKeeper的基本操作到实际应用场景的实现,如分布式锁、商品秒杀等。 ## 项目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1. 服务注册与发现通过ZooKeeper实现服务的动态注册与发现,支持服务的动态上下线。 2. 分布式锁利用ZooKeeper的临时顺序节点特性,实现高效的分布式锁机制,避免传统锁机制中的“羊群效应”。 3. 统一配置管理通过ZooKeeper集中管理分布式系统的配置信息,实现配置的动态更新和实时同步。 4. 商品秒杀系统结合分布式锁和ZooKeeper的监听机制,实现高并发的商品秒杀功能,确保库存的一致性和操作的原子性。 ## 安装使用步骤 1. 环境准备
recommend-type

Java集合ArrayList实现字符串管理及效果展示

资源摘要信息:"Java集合框架中的ArrayList是一个可以动态增长和减少的数组实现。它继承了AbstractList类,并且实现了List接口。ArrayList内部使用数组来存储添加到集合中的元素,且允许其中存储重复的元素,也可以包含null元素。由于ArrayList实现了List接口,它支持一系列的列表操作,包括添加、删除、获取和设置特定位置的元素,以及迭代器遍历等。 当使用ArrayList存储元素时,它的容量会自动增加以适应需要,因此无需在创建ArrayList实例时指定其大小。当ArrayList中的元素数量超过当前容量时,其内部数组会重新分配更大的空间以容纳更多的元素。这个过程是自动完成的,但它可能导致在列表变大时会有性能上的损失,因为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更大的数组,并将所有旧元素复制到新数组中。 在Java代码中,使用ArrayList通常需要导入java.util.ArrayList包。例如: ```java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add("Hello"); list.add("World"); // 运行效果图将显示包含"Hello"和"World"的列表 } } ``` 上述代码创建了一个名为list的ArrayList实例,并向其中添加了两个字符串元素。在运行效果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个列表的内容。ArrayList提供了多种方法来操作集合中的元素,比如get(int index)用于获取指定位置的元素,set(int index, E element)用于更新指定位置的元素,remove(int index)或remove(Object o)用于删除元素,size()用于获取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等。 为了演示如何使用ArrayList进行字符串的存储和管理,以下是更加详细的代码示例,以及一个简单的运行效果图展示: ```java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一个存储字符串的ArrayList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 向ArrayList中添加字符串元素 list.add("Apple"); list.add("Banana"); list.add("Cherry"); list.add("Date"); // 使用增强for循环遍历ArrayList System.out.println("遍历ArrayList:"); for (String fruit : list) { System.out.println(fruit); } // 使用迭代器进行遍历 System.out.println("使用迭代器遍历:");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lis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tring fruit = iterator.next(); System.out.println(fruit); } // 更新***List中的元素 list.set(1, "Blueberry"); // 移除ArrayList中的元素 list.remove(2); // 再次遍历ArrayList以展示更改效果 System.out.println("修改后的ArrayList:"); for (String fruit : list) { System.out.println(fruit); } // 获取ArrayList的大小 System.out.println("ArrayList的大小为: " + list.size()); } } ``` 在运行上述代码后,控制台会输出以下效果图: ``` 遍历ArrayList: Apple Banana Cherry Date 使用迭代器遍历: Apple Banana Cherry Date 修改后的ArrayList: Apple Blueberry Date ArrayList的大小为: 3 ``` 此代码段首先创建并初始化了一个包含几个水果名称的ArrayList,然后展示了如何遍历这个列表,更新和移除元素,最终再次遍历列表以展示所做的更改,并输出列表的当前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ArrayList是如何灵活地管理字符串集合的。 此外,ArrayList的实现是基于数组的,因此它允许快速的随机访问,但对元素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通常需要移动后续元素以保持数组的连续性,所以这些操作的性能开销会相对较大。如果频繁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可以考虑使用LinkedList,它基于链表实现,更适合于这类操作。 在开发中使用ArrayList时,应当注意避免过度使用,特别是当知道集合中的元素数量将非常大时,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较高的内存消耗。针对特定的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集合类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程序性能和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MATLAB信号处理优化】:算法实现与问题解决的实战指南

![【MATLAB信号处理优化】:算法实现与问题解决的实战指南](https://i0.hdslb.com/bfs/archive/e393ed87b10f9ae78435997437e40b0bf0326e7a.png@960w_540h_1c.webp) # 1. MATLAB信号处理基础 MATLAB,作为工程计算和算法开发中广泛使用的高级数学软件,为信号处理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箱。本章将介绍MATLAB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的类型、特性以及MATLAB处理信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1.1 信号的种类与特性 信号是信息的物理表示,可以是时间、空间或者其它形式的函数。信号可以被分
recommend-type

在西门子S120驱动系统中,更换SMI20编码器时应如何确保数据的正确备份和配置?

在西门子S120驱动系统中更换SMI20编码器是一个需要谨慎操作的过程,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备份和配置。这里是一些详细步骤: 参考资源链接:[西门子Drive_CLIQ编码器SMI20数据在线读写步骤](https://wenku.csdn.net/doc/39x7cis876?spm=1055.2569.3001.10343) 1. 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首先确保已经备份了当前工作的SMI20编码器的数据。这通常需要使用STARTER软件,并连接CU320控制器和电脑。 2. 从拓扑结构中移除旧编码器,下载当前拓扑结构,然后删除旧的SMI
recommend-type

实现2D3D相机拾取射线的关键技术

资源摘要信息: "camera-picking-ray:为2D/3D相机创建拾取射线" 本文介绍了一个名为"camera-picking-ray"的工具,该工具用于在2D和3D环境中,通过相机视角进行鼠标交互时创建拾取射线。拾取射线是指从相机(或视点)出发,通过鼠标点击位置指向场景中某一点的虚拟光线。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中,允许用户通过鼠标操作来选择、激活或互动场景中的对象。为了实现拾取射线,需要相机的投影矩阵(projection matrix)和视图矩阵(view matrix),这两个矩阵结合后可以逆变换得到拾取射线的起点和方向。 ### 知识点详解 1. **拾取射线(Picking Ray)**: - 拾取射线是3D图形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从相机出发穿过视口(viewport)上某个特定点(通常是鼠标点击位置)的射线。 - 在游戏和虚拟现实应用中,拾取射线用于检测用户选择的对象、触发事件、进行命中测试(hit testing)等。 2. **投影矩阵(Projection Matrix)与视图矩阵(View Matrix)**: - 投影矩阵负责将3D场景中的点映射到2D视口上,通常包括透视投影(perspective projection)和平面投影(orthographic projection)。 - 视图矩阵定义了相机在场景中的位置和方向,它将物体从世界坐标系变换到相机坐标系。 - 将投影矩阵和视图矩阵结合起来得到的invProjView矩阵用于从视口坐标转换到相机空间坐标。 3. **实现拾取射线的过程**: - 首先需要计算相机的invProjView矩阵,这是投影矩阵和视图矩阵的逆矩阵。 - 使用鼠标点击位置的视口坐标作为输入,通过invProjView矩阵逆变换,计算出射线在世界坐标系中的起点(origin)和方向(direction)。 - 射线的起点一般为相机位置或相机前方某个位置,方向则是从相机位置指向鼠标点击位置的方向向量。 - 通过编程语言(如JavaScript)的矩阵库(例如gl-mat4)来执行这些矩阵运算。 4. **命中测试(Hit Testing)**: - 使用拾取射线进行命中测试是一种检测射线与场景中物体相交的技术。 - 在3D游戏开发中,通过计算射线与物体表面的交点来确定用户是否选中了一个物体。 - 此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射线与不同物体类型的交互,例如球体、平面、多边形网格等。 5. **JavaScript与矩阵操作库**: - JavaScript是一种广泛用于网页开发的编程语言,在WebGL项目中用于处理图形渲染逻辑。 - gl-mat4是一个矩阵操作库,它提供了创建和操作4x4矩阵的函数,这些矩阵用于WebGL场景中的各种变换。 - 通过gl-mat4库,开发者可以更容易地执行矩阵运算,而无需手动编写复杂的数学公式。 6. **模块化编程**: - camera-picking-ray看起来是一个独立的模块或库,它封装了拾取射线生成的算法,让开发者能够通过简单的函数调用来实现复杂的3D拾取逻辑。 - 模块化编程允许开发者将拾取射线功能集成到更大的项目中,同时保持代码的清晰和可维护性。 7. **文件名称列表**: - 提供的文件名称列表是"camera-picking-ray-master",表明这是一个包含多个文件和子目录的模块或项目,通常在GitHub等源代码托管平台上使用master分支来标识主分支。 - 开发者可以通过检查此项目源代码来更深入地理解拾取射线的实现细节,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或扩展功能。 ### 结论 "camera-picking-ray"作为一个技术工具,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高效生成和使用拾取射线的方法。它通过组合和逆变换相机矩阵,允许对3D场景中的物体进行精准选择和交互。此技术在游戏开发、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了解和应用拾取射线,开发者可以显著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和操作精度。
recommend-type

"互动学习:行动中的多样性与论文攻读经历"

多样性她- 事实上SCI NCES你的时间表ECOLEDO C Tora SC和NCESPOUR l’Ingén学习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学会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计算机科学博士论文于2021年9月28日在Villeneuve d'Asq公开支持马修·瑟林评审团主席法布里斯·勒菲弗尔阿维尼翁大学教授论文指导奥利维尔·皮耶昆谷歌研究教授:智囊团论文联合主任菲利普·普雷教授,大学。里尔/CRISTAL/因里亚报告员奥利维耶·西格德索邦大学报告员卢多维奇·德诺耶教授,Facebook /索邦大学审查员越南圣迈IMT Atlantic高级讲师邀请弗洛里安·斯特鲁布博士,Deepmind对于那些及时看到自己错误的人...3谢谢你首先,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博士生导师Olivier和Philippe。奥利维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对你来说完全有意义了。从科学上讲,你知道在这篇论文的(许多)错误中,你是我可以依
recommend-type

【MATLAB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识别的高效技巧

![MATLAB](https://img-blog.csdnimg.cn/direct/8652af2d537643edbb7c0dd964458672.png) # 1. 时间序列分析基础概念 在数据分析和预测领域,时间序列分析是一个关键的工具,尤其在经济学、金融学、信号处理、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是指一系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点的统计分析方法,用于从过去的数据中发现潜在的趋势、季节性变化、周期性等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预测未来的数据走向。 时间序列通常被分为四种主要的成分:趋势(长期方向)、季节性(周期性)、循环(非固定周期)、和不规则性(随机波动)。这些成分
recommend-type

如何在TMS320VC5402 DSP上配置定时器并设置中断服务程序?请详细说明配置步骤。

要掌握在TMS320VC5402 DSP上配置定时器和中断服务程序的技能,关键在于理解该处理器的硬件结构和编程环境。这份资料《TMS320VC5402 DSP习题答案详解:关键知识点回顾》将为你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深入的理论知识,帮助你彻底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参考资源链接:[TMS320VC5402 DSP习题答案详解:关键知识点回顾](https://wenku.csdn.net/doc/1zcozv7x7v?spm=1055.2569.3001.10343) 首先,你需要熟悉TMS320VC5402 DSP的硬件结构,尤其是定时器和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定时器是DSP中用于时间测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