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一个有三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的的空间数据集(附具体数据值)
时间: 2024-06-01 22:12:15 浏览: 132
自变量1:X轴坐标
自变量2:Y轴坐标
自变量3:高度
因变量:温度
数据集:
| X轴坐标 | Y轴坐标 | 高度 | 温度 |
| ------- | ------- | ---- | ---- |
| 1 | 2 | 10 | 25.6 |
| 2 | 3 | 20 | 22.1 |
| 3 | 4 | 30 | 18.9 |
| 4 | 5 | 40 | 15.7 |
| 5 | 6 | 50 | 12.3 |
| 6 | 7 | 60 | 9.1 |
| 7 | 8 | 70 | 6.5 |
| 8 | 9 | 80 | 4.3 |
| 9 | 10 | 90 | 2.1 |
| 10 | 11 | 100 | 0.8 |
相关问题
写出一个有背景的三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的的空间数据集(附具体数据值)
背景:研究某城市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自变量1:区域(A、B、C);自变量2:时间(早、中、晚);自变量3:季节(春、夏、秋、冬);因变量:空气质量指数(AQI)。
数据集:
| 区域 | 时间 | 季节 | AQI |
| ---- | ---- | ---- | --- |
| A | 早 | 春 | 89 |
| A | 中 | 春 | 102 |
| A | 晚 | 春 | 77 |
| A | 早 | 夏 | 135 |
| A | 中 | 夏 | 142 |
| A | 晚 | 夏 | 120 |
| A | 早 | 秋 | 84 |
| A | 中 | 秋 | 101 |
| A | 晚 | 秋 | 76 |
| A | 早 | 冬 | 100 |
| A | 中 | 冬 | 119 |
| A | 晚 | 冬 | 95 |
| B | 早 | 春 | 78 |
| B | 中 | 春 | 88 |
| B | 晚 | 春 | 64 |
| B | 早 | 夏 | 120 |
| B | 中 | 夏 | 130 |
| B | 晚 | 夏 | 110 |
| B | 早 | 秋 | 72 |
| B | 中 | 秋 | 87 |
| B | 晚 | 秋 | 65 |
| B | 早 | 冬 | 95 |
| B | 中 | 冬 | 110 |
| B | 晚 | 冬 | 85 |
| C | 早 | 春 | 92 |
| C | 中 | 春 | 110 |
| C | 晚 | 春 | 82 |
| C | 早 | 夏 | 145 |
| C | 中 | 夏 | 155 |
| C | 晚 | 夏 | 130 |
| C | 早 | 秋 | 90 |
| C | 中 | 秋 | 109 |
| C | 晚 | 秋 | 80 |
| C | 早 | 冬 | 110 |
| C | 中 | 冬 | 130 |
| C | 晚 | 冬 | 100 |
用Python写出一个三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的的空间回归模型 包括检验和选择,附具体步骤和基本原理思想以及代码
空间回归模型是指利用空间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建立的回归模型,它不仅考虑了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考虑了空间位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基本思想是将空间位置作为一个额外的自变量加入到模型中,从而探究空间位置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
1. 数据收集:收集包括三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的空间数据,其中空间数据需要包括每个地理位置的经纬度或其他坐标信息。
2.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通过Moran's I指数或Geary's C指数等方法检验空间数据的自相关性,判断是否需要考虑空间因素。
3.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根据空间数据的自相关性,构建空间权重矩阵,用于建立空间回归模型。
4. 变量选择:根据变量相关性和显著性等指标,选择合适的自变量。
5. 模型建立:根据选定的自变量和空间位置信息,建立空间回归模型。
6. 模型检验:通过F检验、R2值等指标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和显著性。
以下是一个用Python实现的三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的空间回归模型:
```python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ysal as ps
import statsmodels.api as sm
# 数据收集
data = pd.read_csv('data.csv')
#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w = ps.weights.DistanceBand.from_dataframe(data, threshold=1000)
moran = ps.Moran(data['y'], w)
print('Moran\'s I: %.4f, p-value: %.4f' % (moran.I, moran.p_sim))
#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w.transform = 'r'
w = ps.weights.normalize(w, norm_type='r')
X = data[['x1', 'x2', 'x3']]
y = data['y']
# 变量选择
selector = ps.weights.util.lag_spatial(w)
sel_var = selector.pvalue < 0.05
X_sel = X.iloc[:, sel_var]
# 模型建立和检验
X_sel = sm.add_constant(X_sel)
model = sm.GLSAR(y, X_sel, rho=0.5, w=w, verbose=True)
results = model.fit()
print(results.summary())
```
代码解释:
1. 首先导入必要的库,包括pandas用于数据读取和处理、numpy用于数值计算、pysal用于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statsmodels用于建立回归模型和进行统计分析。
2. 读取数据,其中包括三个自变量x1、x2、x3和一个因变量y。
3. 使用DistanceBand方法构建距离权重矩阵,设定距离阈值为1000,表示距离超过1000的地理位置之间不存在空间相关性。
4. 使用Moran's I指数检验空间数据的自相关性,输出检验结果。
5. 对权重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选择自变量中与空间位置有显著相关性的变量。
6. 将选择的自变量加入到模型中,使用GLSAR方法建立空间回归模型,设定空间自相关系数rho为0.5,输出模型拟合结果。
通过以上代码,我们可以得到空间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值、标准误、显著性等信息,从而分析空间位置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