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进行zscore标准化后有很多NaN值,怎么解决?
时间: 2024-01-21 16:05:12 浏览: 376
Z-score标准化的python代码
在R语言中进行zscore标准化时,如果某一列的标准差为0,则会出现NaN值。这是因为在标准化公式中需要除以标准差,而标准差为0时除数为0,因此结果为NaN。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标准化之前先检查每一列的标准差是否为0,并将标准差为0的列移除。例如,假设有一个名为mat的矩阵,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进行标准化并避免出现NaN值:
```
# 计算每列的标准差
sd_vec <- apply(mat, 2, sd)
# 找出标准差为0的列的下标
zero_sd_cols <- which(sd_vec == 0)
# 移除标准差为0的列
mat <- mat[, -zero_sd_cols]
# 进行标准化
mat_zscore <- scale(mat)
```
这里的apply(mat, 2, sd)将计算mat矩阵中每列的标准差,并返回一个标准差向量sd_vec。然后,which(sd_vec == 0)将返回标准差为0的列的下标,存储在变量zero_sd_cols中。接下来,mat[, -zero_sd_cols]将移除标准差为0的列,生成一个新的矩阵mat。最后,使用scale()函数对mat进行标准化,并将结果存储在mat_zscore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