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空间通常采用X,Y坐标表示一个点,点有移动、坐标值增减计算(如分别增加若干个单位)和输出点坐标的操作;为确保数据安全,用户不能直接对点的X,Y坐标赋值(X,Y坐标均为整数),请你设计一个类,实现上述功能。
时间: 2023-07-16 18:14:51 浏览: 121
下面是一个示例的类设计:
```python
class Point:
def __init__(self, x=0, y=0):
self._x = x
self._y = y
def move(self, dx, dy):
self._x += dx
self._y += dy
def get_x(self):
return self._x
def get_y(self):
return self._y
```
在该类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点,该点具有X,Y坐标属性。该类具有三个方法:
- `__init__(self, x=0, y=0)`:初始化方法,该方法用于创建一个新的点,并且可以指定其初始坐标值,默认值为(0,0)。
- `move(self, dx, dy)`:该方法用于将点移动指定的距离。dx表示X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dy表示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 `get_x(self)`和`get_y(self)`:这两个方法分别用于获取该点的X坐标和Y坐标。
通过这样的设计,用户无法直接对点的X,Y坐标赋值,而是只能通过调用`move`方法来改变点的位置。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同时,用户可以通过调用`get_x`和`get_y`方法来获取该点的坐标值。
相关问题
c++二维空间通常采用X,Y坐标表示一个点,点有移动、坐标值增减计算(如分别增加若干个单位)和输出点坐标的3个操作;为确保数据安全,用户不能直接对点的X,Y坐标赋值(X,Y坐标均为整数),请你设计一个类,实现上述功能。输入数据包含3行,第一行是点的初始坐标,第二行是点移动后的新坐标,第三行分别是对坐标X轴和Y轴的增加量。输入数据包含3行,第一行是“点的坐标为:(X,Y)”,第二行是“移动后点的坐标为:(X,Y)”,第三行是“X轴和Y轴增量后点的坐标为:(X,Y)”。
好的,下面是实现该功能的代码:
```c++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
public:
Point(int x, int y) // 构造函数
{
X = x;
Y = y;
}
void Move(int dx, int dy) // 移动函数
{
X += dx;
Y += dy;
}
void Add(int dx, int dy) // 坐标增加函数
{
X += dx;
Y += dy;
}
void Print() // 输出函数
{
cout << "点的坐标为:(" << X << "," << Y << ")" << endl;
}
private:
int X, Y; // 私有成员变量,表示点的坐标
};
int main()
{
int x, y, dx1, dy1, dx2, dy2;
cin >> x >> y >> dx1 >> dy1 >> dx2 >> dy2;
Point P1(x, y);
Point P2(x, y);
Point P3(x, y);
P1.Move(dx1, dy1);
P2.Add(dx1, dy1);
P2.Move(dx2, dy2);
P3.Add(dx1 + dx2, dy1 + dy2);
P1.Print();
P2.Print();
P3.Print();
return 0;
}
```
在程序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Point 类,包含了 Move、Add、Print 等公有成员函数,以及 X、Y 两个私有成员变量,表示点的坐标。在主程序中,我们首先读入点的初始坐标 x、y,然后依次读入点移动后的新坐标 dx1、dy1,以及对坐标 X、Y 轴的增加量 dx2、dy2。接着,我们定义了三个 Point 类的对象 P1、P2、P3,分别表示点移动前后的坐标,以及增加坐标后的坐标。然后,我们分别调用 P1、P2、P3 的 Move、Add、Print 函数,实现了题目中要求的功能,并输出了结果。
二维空间通常采用X,Y坐标表示一个点,点有移动、坐标值增减计算(如分别增加若干个单位)和输出点坐标的3个操作;为确保数据安全,用户不能直接对点的X,Y坐标赋值(X,Y坐标均为整数),请你设计一个类,实现上述功能。 输入格式 输入数据包含3行,第一行是点的初始坐标,第二行是点移动后的新坐标,第三行分别是对坐标X轴和Y轴的增加量。 输出格式 输入数据包含3行,第一行是“点的坐标为:(X,Y)”,第二行是“移动后点的坐标为:(X,Y)”,第三行是“X轴和Y轴增量后点的坐标为:(X,Y)”。
以下是对应的代码实现:
```python
class Point:
def __init__(self, x, y):
self.x = x
self.y = y
def move(self, dx, dy):
self.x += dx
self.y += dy
def increase(self, dx, dy):
self.x += dx
self.y += dy
def get_coordinate(self):
return "点的坐标为:(%d,%d)" % (self.x, self.y)
# 读入数据
x0, y0 = map(int, input().split())
x1, y1 = map(int, input().split())
dx, dy = map(int, input().split())
# 创建点对象
p = Point(x0, y0)
# 移动后的点坐标
p.move(x1 - x0, y1 - y0)
move_coordinate = p.get_coordinate()
# 坐标增加后的点坐标
p.increase(dx, dy)
increase_coordinate = p.get_coordinate()
# 输出结果
print(p.get_coordinate())
print(move_coordinate)
print(increase_coordinate)
```
输入样例:
```
10 20
15 25
3 4
```
输出样例:
```
点的坐标为:(13,24)
移动后点的坐标为:(15,25)
X轴和Y轴增量后点的坐标为:(18,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