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arr=projected_gradient_descent(get_classifier(),x,eps=0.3,eps_iter=0.01,nb_iter=50,norm=2, loss_fn=None, clip_min=0, clip_max=1, y=None, targeted=False, rand_init=None, rand_minmax=None, sanity_checks=False)
时间: 2023-05-27 17:05:08 浏览: 90
该代码是一个使用投影梯度下降(projected gradient descent)算法进行对抗样本攻击的函数。具体参数解释如下:
- get_classifier(): 获取分类器函数,即对抗样本攻击的目标模型。
- x: 原始图像(或批量图像)。
- eps: 对抗扰动的最大范数,即攻击强度。
- eps_iter: 每次迭代中允许的最大扰动,可控制对抗样本的精度和速度。
- nb_iter: 迭代次数。
- norm: 扰动范数的类型,取值为0、1或2。
- loss_fn: 损失函数,用于评估对抗样本的质量。默认为None,表示使用原始模型的损失函数。
- clip_min: 图像像素值的下界。
- clip_max: 图像像素值的上界。
- y: 原始图像的标签。如果是有监督的攻击,则需要指定。
- targeted: 是否进行有目标攻击。
- rand_init: 是否在原始图像上添加随机扰动作为初始扰动。
- rand_minmax: 随机扰动的范围,以像素值为单位。
- sanity_checks: 是否进行一些额外的检查以确保输入参数的合法性。
函数返回值为攻击后的图像(或批量图像)。
相关问题
arr=projected_gradient_descent(get_classifier(),x,eps=0.3,eps_iter=0.01,nb_iter=50,norm=2, loss_fn=None, clip_min=0, clip_max=1, y=None, targeted=False, rand_init=None, rand_minmax=None, sanity_checks=False)
A:这是一个使用投影梯度下降法进行攻击的函数。它的参数包括:要攻击的分类器、输入数据、扰动大小、扰动更新大小、迭代次数、规范化方式、损失函数、像素取值范围、攻击目标、随机初始化、随机变化范围等。它的作用是对给定的分类器进行攻击,生成对抗性样本,使得分类器对这些样本的分类结果产生错误。其中,投影梯度下降法是一种常用的对抗样本攻击方法,通过在每次迭代中对扰动向量进行投影,保证其不超过预先设定的范围,从而使得攻击不过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train_input_arr = train_data[:, :modified_input_arr.shape[1]] train_output_arr = train_data[:, modified_input_arr.shape[1]:]这两段代码有什么区别
这两段代码实际上是将一个二维数组 `train_data` 分成两部分,分别存储到 `train_input_arr` 和 `train_output_arr` 中。
第一段代码 `train_input_arr = train_data[:, :modified_input_arr.shape[1]]` 表示将 `train_data` 的所有行的前 `modified_input_arr.shape[1]` 个元素(即列)提取出来,赋值给 `train_input_arr`。也就是说,`train_input_arr` 存储了 `train_data` 的输入部分。
第二段代码 `train_output_arr = train_data[:, modified_input_arr.shape[1]:]` 表示将 `train_data` 的所有行的从第 `modified_input_arr.shape[1]` 列开始到最后的所有元素提取出来,赋值给 `train_output_arr`。也就是说,`train_output_arr` 存储了 `train_data` 的输出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段代码的关键区别在于切片的列数不同,也就是 `:` 后面的数字不同。第一段代码中,表示取到第 `modified_input_arr.shape[1]` 列之前的所有列,而第二段代码中,表示从第 `modified_input_arr.shape[1]` 列开始到最后的所有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