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解释这段matlab代码 for i=d+nb:-1:2 uk(i)=uk(i-1); end uk(1)=u(k); for i=na:-1:2 yk(i)=yk(i-1); end yk(1)=y(k); for i=nc:-1:2 yrk(i)=yrk(i-1); xik(i)=xik(i-1); end if nc>0 yrk(1)=yr(k); xik(1)=xi(k); end end subplot(2,1,1); plot(time,yr(1:L),'r:',time,y); xlabel('k'); ylabel('y_r(k)、y(k)'); legend('y_r(k)','y(k)'); subplot(2,1,2); plot(time,u); xlabel('k'); ylabel('u(k)');
时间: 2024-04-03 22:35:29 浏览: 139
这段 MATLAB 代码的作用是更新一些变量,并且画出两个子图。下面逐句解释:
- 第 1 行:从 d+nb 开始循环到 2,每次将 uk(i) 赋值为 uk(i-1),即将 uk 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 第 2 行:将 uk(1) 赋值为 u(k),即将 uk 的第一个元素更新为当前时刻的输入信号。
- 第 3 行:从 na 开始循环到 2,每次将 yk(i) 赋值为 yk(i-1),即将 yk 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 第 4 行:将 yk(1) 赋值为 y(k),即将 yk 的第一个元素更新为当前时刻的输出信号。
- 第 5-9 行:从 nc 开始循环到 2,每次将 yrk(i) 赋值为 yrk(i-1),xik(i) 赋值为 xik(i-1),即将两个变量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 第 10-12 行:如果 nc 大于 0,将 yrk(1) 赋值为 yr(k),xik(1) 赋值为 xi(k),即将两个变量的第一个元素更新为当前时刻的状态变量。
- 第 13-14 行:画出两个子图,第一个子图中画出了时间序列 y 和 yr,第二个子图中画出了时间序列 u。
- 第 15-16 行:给两个子图添加 x 轴和 y 轴的标签。
- 第 17 行:给第一个子图添加图例,分别对应 y_r(k) 和 y(k)。
相关问题
逐句解释这段matlab代码 be0 = thetae(1,k); thetaeb( :, k) = thetae( : ,k)/be0; Fe= thetaeb(1 : nf +1,k)'; Ge = thetaeb(nf + 2 : nf + ng + 2,k)'; Bm1= sum(Am)/be0; R=Bm1A0; u(k)=(-Fe(2 :nf+1)uk(1 :nf)+ R- Ge)/Fe(1); %更新数据 thetae_1 = thetae( : ,k); for i=d+nb:-1:2 uk(i) = uk(i-1); end uk(1) = u(k); for i = max(na,d) : -1 :2 yk(i) = yk(i-1); yrk(i) = yrk(i- 1); end yk(1)=y(k); yrk(1)=yr(k); for i = d + nfg:-1:d+1 ufk(i)=ufk(i-1); yfk(i)=yfk(i-1); end end figure(1); % subplot(2,1,1); plot(time,yr(1:L),'r:',time,y); xlabel('k');ylabel('y_r(k)、y(k)'); legend('y_r(k)','y(k)'); axis([0 L -20 20]); % subplot(2,1,2); figure(3); plot(time,u); xlabel('k');ylabel('u(k)'); axis([0 L -5 5]); figure(2); plot([1:L],thetaeb(2 :nf+ng+2,:)); xlabel('k');ylabel('参数估计 f、g'); legend('f_1','f_2','f_3','g_0','g_1'); axis([0 L -1 1.5]);
这段代码主要是一个基于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算法的实现。具体解释如下:
- be0 = thetae(1,k); 取出thetae矩阵中第1行第k列的值,赋值给be0变量。
- thetaeb( :, k) = thetae( : ,k)/be0; 将thetae矩阵第k列中的所有元素除以be0,并将结果存储在thetaeb矩阵的第k列中。
- Fe= thetaeb(1 : nf +1,k)'; 将thetaeb矩阵中第k列的前nf+1个元素转置为行向量,并赋值给Fe变量。
- Ge = thetaeb(nf + 2 : nf + ng + 2,k)'; 将thetaeb矩阵中第k列的第nf+2到nf+ng+2个元素转置为行向量,并赋值给Ge变量。
- Bm1= sum(Am)/be0; 将Am矩阵中所有元素求和并除以be0,赋值给Bm1变量。
- R=Bm1*A0; 将Bm1矩阵与A0矩阵相乘,赋值给R变量。
- u(k)=(-Fe(2 :nf+1)*uk(1 :nf)+ R- Ge)/Fe(1); %更新数据 根据公式计算u(k),并将结果赋值给u(k)变量。
- thetae_1 = thetae( : ,k); 将thetae矩阵的所有列中第k列的元素赋值给thetae_1变量。
- for i=d+nb:-1:2 uk(i) = uk(i-1); end 将uk向量中第d+nb到第2个元素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 uk(1) = u(k); 将u(k)变量的值赋值给uk向量的第一个元素。
- for i = max(na,d) : -1 :2 yk(i) = yk(i-1); yrk(i) = yrk(i- 1); end 将yk和yrk向量中第max(na,d)到第2个元素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 yk(1)=y(k); yrk(1)=yr(k); 将y(k)和yr(k)的值分别赋值给yk和yrk向量的第一个元素。
- for i = d + nfg:-1:d+1 ufk(i)=ufk(i-1); yfk(i)=yfk(i-1); end 将ufk和yfk向量中第d+nfg到第d+1个元素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 end figure(1); % subplot(2,1,1); 绘制第1个图,包含2个子图,第1个子图用于绘制yr和y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plot(time,yr(1:L),'r:',time,y); 在图中绘制yr和y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加上图例和坐标轴标签。
- xlabel('k');ylabel('y_r(k)、y(k)'); legend('y_r(k)','y(k)'); axis([0 L -20 20]); 设置坐标轴的范围和标签。
- figure(3); plot(time,u); 在第3个图中绘制u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加上坐标轴标签。
- xlabel('k');ylabel('u(k)'); axis([0 L -5 5]); 设置坐标轴的范围和标签。
- figure(2); plot([1:L],thetaeb(2 :nf+ng+2,:)); 在第2个图中绘制参数估计结果f和g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加上图例和坐标轴标签。
- xlabel('k');ylabel('参数估计 f、g'); legend('f_1','f_2','f_3','g_0','g_1'); axis([0 L -1 1.5]); 设置坐标轴的范围和标签。
逐句解释这段matlab代码:%求控制量 %更新数据 for i=d:-1:2 thetaek( :,i) = thetaek( :,i- 1); end theteak(:,1)=thetae(:,k); for i= d+nf:-1:2 uk(i) = uk(i- 1); end uk(1) = u(k); for i=d+ng:-1:2 yk(i) = yk(i-1); end yk(1)= y(k); for i= nc:-1:2 yek(i) = yek(i - 1); yrk(i) = yrk(i - 1); xik(i) = xik(i - 1); end if nc>0 yek(1)=ye; yrk(1)=yr(k); xik(1)=xi(k); end end figure(1); plot(time,yr(1:L),'r:',time,y); xlabel('k');ylabel('y_r(k)、y(k)'); legend('y_r(k)','y(k)'); axis([0 L -20 20]); figure(2); plot(time,u); xlabel('k');ylabel('u(k)'); axis([0 L -10 10]); figure(3); plot([1:L], thetae(1 :ng + 1,:),[1 :L],thetae(ng + nf + 3:ng + 2 + nf + nc,:)); xlabel('k');ylabel('参数估计 g、c'); legend('g_0','g_1','c_1'); axis([0 L -3 4]); figure(4); plot([1:L], thetae(ng+2 :ng + 2+nf,:)); xlabel('k');ylabel('参数估计 f'); legend('f_0','f_1','f_2','f_3','f_4');axis([0 L 0 8]);
这段 MATLAB 代码的作用是进行控制量的求解和数据的更新。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 对于变量 i 从 d 到 2,进行循环操作,将 thetaek 的第 i 列的值更新为 thetaek 的第 i-1 列的值。
2. 将 theteak 的第一列的值更新为 thetae 的第 k 列的值。
3. 对于变量 i 从 d+nf 到 2,进行循环操作,将 uk 的第 i 个值更新为 uk 的第 i-1 个值。
4. 将 uk 的第一个值更新为 u 的第 k 个值。
5. 对于变量 i 从 d+ng 到 2,进行循环操作,将 yk 的第 i 个值更新为 yk 的第 i-1 个值。
6. 将 yk 的第一个值更新为 y 的第 k 个值。
7. 对于变量 i 从 nc 到 2,进行循环操作,将 yek 的第 i 个值更新为 yek 的第 i-1 个值,yrk 的第 i 个值更新为 yrk 的第 i-1 个值,xik 的第 i 个值更新为 xik 的第 i-1 个值。
8. 如果 nc 大于 0,则将 yek 的第一个值更新为 ye,yrk 的第一个值更新为 yr 的第 k 个值,xik 的第一个值更新为 xi 的第 k 个值。
9. 如果满足条件,则进行数据可视化操作,分别绘制出 yr 和 y 的关系图,u 的时间序列图,参数估计 g、c 的时间序列图和参数估计 f 的时间序列图。在每个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序列的长度,纵轴表示对应的变量值。同时,legend 函数用于添加图例,axis 函数用于设置坐标轴的范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