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下面vpp中dns plugins的结构体: typedef CLIB_PACKED (struct { u16 id; /**< transaction ID */ u16 flags; /**< flags */ u16 qdcount; /**< number of questions */ u16 anscount; /**< number of answers */ u16 nscount; /**< number of name servers */ u16 arcount; /**< number of additional records */ }) dns_header_t;
时间: 2024-01-17 17:37:44 浏览: 164
这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dns_header_t` 的结构体,用于表示 DNS 消息头部的信息。该结构体包含以下字段:
- `id`:16 位的无符号整数,表示 DNS 消息的事务 ID。
- `flags`:16 位的无符号整数,表示 DNS 消息的标识和控制信息。
- `qdcount`:16 位的无符号整数,表示 DNS 消息中问题的数量。
- `anscount`:16 位的无符号整数,表示 DNS 消息中回答的数量。
- `nscount`:16 位的无符号整数,表示 DNS 消息中授权服务器的数量。
- `arcount`:16 位的无符号整数,表示 DNS 消息中附加记录的数量。
这个结构体使用了 `CLIB_PACKED` 宏进行打包,保证在内存中按照紧凑的方式存储,没有填充字节。这可以确保结构体的大小是精确的,并且没有额外的空间被浪费。
该结构体用于在 VPP(Vector Packet Processing)中处理 DNS 插件相关的功能,包含了 DNS 消息头部的基本字段。通过解析该结构体,可以获取和操作 DNS 消息的相关信息。
相关问题
请解释下面vpp中dns plugins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 Pool of cache entries */ dns_cache_entry_t *entries; /** Pool indices of unresolved entries */ u32 *unresolved_entries; /** Find cached record by name */ uword *cache_entry_by_name; clib_spinlock_t cache_lock; int cache_lock_tag; /** enable / disable flag */ int is_enabled; /** udp port registration complete */ int udp_ports_registered; /** upstream name servers, e.g. 8.8.8.8 */ ip4_address_t *ip4_name_servers; ip6_address_t *ip6_name_servers; /** resolver process node index */ u32 resolver_process_node_index; /** config parameters */ u32 name_cache_size; u32 max_ttl_in_seconds; u32 random_seed; /** message-ID base */ u16 msg_id_base; /* convenience */ vnet_main_t *vnet_main; api_main_t *api_main; } dns_main_t;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dns_main_t" 的结构体,用于表示 DNS 插件的相关信息和配置。
该结构体包含以下成员:
- `entries`: 缓存条目的池子,用于存储 DNS 缓存记录。
- `unresolved_entries`: 未解决条目的池索引,用于存储无法解析的 DNS 条目。
- `cache_entry_by_name`: 通过名称查找缓存记录的哈希表。
- `cache_lock`: 缓存锁,用于保护对缓存的并发访问。
- `cache_lock_tag`: 缓存锁的标识。
- `is_enabled`: 启用/禁用标志,用于指示 DNS 插件是否启用。
- `udp_ports_registered`: UDP 端口是否已注册完毕的标志。
- `ip4_name_servers`: IPv4 上游名称服务器的地址。
- `ip6_name_servers`: IPv6 上游名称服务器的地址。
- `resolver_process_node_index`: 解析器进程节点索引。
- `name_cache_size`: 名称缓存的大小。
- `max_ttl_in_seconds`: 最大 TTL(生存时间)以秒为单位。
- `random_seed`: 随机种子。
- `msg_id_base`: 消息 ID 的基础值。
- `vnet_main`: VNET 主结构体指针。
- `api_main`: API 主结构体指针。
这些成员提供了 DNS 插件所需的各种参数、配置和状态信息。
请解释下面vpp中dns plugins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 flags */ volatile u8 flags; /** The name in "normal human being" notation, e.g. www.foobar.com */ u8 *name; /** For CNAME records, the "next name" to resolve */ u8 *cname; /** Expiration time */ f64 expiration_time; /** Cached dns request, for sending retries */ u8 *dns_request; /** Retry parameters */ int retry_count; int server_rotor; int server_af; int server_fails; f64 retry_timer; /** Cached dns response */ u8 *dns_response; /** Clients / peers awaiting responses */ dns_pending_request_t *pending_requests; } dns_cache_entry_t;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dns_cache_entry_t` 的结构体,用于表示 DNS 缓存条目。
该结构体包含以下成员:
- `flags`: 标志位,用于表示 DNS 缓存条目的属性。
- `name`: 以 "正常人" 可读的方式表示的域名。
- `cname`: 对于 CNAME 记录,表示需要解析的下一个名称。
- `expiration_time`: 缓存条目的过期时间。
- `dns_request`: 缓存的 DNS 请求,用于发送重试。
- `retry_count`: 重试次数。
- `server_rotor`: 服务器轮询索引。
- `server_af`: 服务器地址族。
- `server_fails`: 服务器失败计数器。
- `retry_timer`: 重试计时器。
- `dns_response`: 缓存的 DNS 响应。
- `pending_requests`: 等待响应的客户端/对等节点的请求。
这个结构体用于在 DNS 插件中表示和管理 DNS 缓存条目。它存储了与缓存条目相关的信息,包括域名、CNAME 记录、过期时间、请求和响应的数据等。同时,还记录了与重试、服务器选择和失败计数等相关的参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