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C语言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3 收藏 427KB PDF 举报
"自动化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在自动化专业的教育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单片机、PLC等专业核心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侧重语法讲解,忽视了实际应用的引入,以及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面对新工科建设的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新工科的提出,是为了应对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新需求,鼓励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一背景下,C语言教学应当强调计算思维的培养,即利用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这包括理解数据的表示、存储、操作和处理,这些都与C语言的面向过程编程紧密相关。 然而,《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教学过多关注词汇、语法和语义等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将这些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导致学生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应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将编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励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 二是教学实践中动手机会不足。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有限,难以深入理解C语言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价值。为弥补这一缺陷,有必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升编程技能。 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应从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环节三方面着手。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增加与实际应用相关的案例;教学方法需引入问题驱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践环节应强化,线上线下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工科的要求,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