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详解:从数据结构到完整性约束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1.19M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操作以及完整性约束,重点关注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在数据库系统中的应用。" 在IT领域,关系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E.F.Codd于1970年提出关系数据模型后,这种模型逐渐成为数据库领域的主流。关系数据库基于数学理论,特别是集合论,它将数据组织成表格形式,即关系。这种模型包括关系数据结构、操作集合和完整性约束三个核心组成部分。 1. **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是关系数据库的基础,它是一个有序的元组集合,每个元组由多个属性组成,属性对应于域,即具有特定数据类型的值集合。例如,一个“员工”表可能有“姓名”、“年龄”和“性别”等属性,这些属性的值分别属于各自的域,如“姓名”可能是字符串域,“年龄”是整数域。 2. **关系模式**:描述了关系的结构,包括属性名、属性的域以及属性之间的关系。比如,“员工”表的关系模式可能是“员工(ID,姓名,年龄,性别)”,其中ID、姓名、年龄和性别是属性名,它们分别对应于整数、字符串、整数和字符串域。 3. **关系数据库**:由一个或多个关系组成的集合,每个关系代表一种实体或实体间的联系。例如,除了“员工”表,还可能有“部门”表和“员工部门关联”表来表示组织结构。 4. **关系操作**:关系数据库的操作主要包括集合运算(如并、交、差)和专门的关系运算(如选择、投影、连接、除法等)。这些操作允许用户对数据进行查询、更新和分析。 5. **完整性约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包括实体完整性(主键约束)、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例如,主键不能为NULL,引用的外键必须存在于被引用的表中。 6. **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是描述和执行数据库查询的语言。关系代数是一种形式化的集合运算语言,如选择、投影、并、差等;而关系演算是基于谓词逻辑的,使用谓词表达查询条件。这两种方式都被用于构建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等实际数据库查询语言。 关系数据库的优势在于其简单性、直观性和强大的查询能力,使得数据管理变得高效且易于理解。随着技术的发展,关系数据库也不断进化,支持更复杂的事务处理、并发控制和分布式存储等特性,以适应现代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