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北京能见度观测系统对比试验:VAISALA与PRESENTEY表现最优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541KB PDF 举报
本文档主要探讨了1998年在北京南苑机场进行的一次透射表能见度仪与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性能对比实验。试验涉及五种不同类型的能见度自动观测系统,包括两套透射表(MITRAS),一套前向散射仪(VAISALA FD-12),以及两套双光路前向散射仪(PRESENTEY PEP9012)。这些设备被安装在跑道东侧,数据收集从7月25日至8月25日,每分钟一次。 对比结果显示,VAISALA的前向散射仪FD-12在整体误差分布中表现出色,其次是PRESENTEY的双光路前向散射仪。然而,MITRAS透射表在高能见度条件下表现不佳,其测量结果并不理想。所有的仪器在能见度低于2000米时都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数据,但在能见度达到4000米及以上时,散射仪的测量值存在明显偏高现象。这表明,在4000米以下的能见度情况下,所有测试仪器可以满足航空气象保障的需求,而在4000米以上的高能见度区域,仪器间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不确定性较高,但对于飞行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小,可用于参考。 文章强调了能见度在航空领域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航空飞行中,能见度受到目标物特性、光源条件、观测器特性和大气透明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能见度测量的准确性,气象学界规定了特定的评估标准,如白天的跑道视程(RVR),它取决于飞行员观察跑道标志的最大视觉距离。将气象光学距离(MOR)转化为RVR时,需要考虑大气光学状况、背景亮度和跑道灯光强度等因素。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通过实证研究,提供了关于不同能见度观测仪器在特定环境下的性能评估,为航空气象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揭示了能见度测量技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挑战与优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