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现线性表操作:增删查改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0 收藏 66KB DOC 举报
“线性表操作的C语言程序实现,包括创建、打印、查找、插入和删除功能。” 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线性表是一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它由相同类型元素构成的有限序列。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基于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实现。顺序存储结构意味着所有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这里使用了一个数组来表示线性表。 首先,定义了一个结构体`SeqList`,它包含两个成员:一个整型数组`data`用于存储表中的元素,以及一个整型变量`length`表示当前表的长度。数组的大小被定义为常量`ListSize`,在这个例子中是100,这意味着线性表最多可以存储100个元素。 在主函数`main`中,初始化了一个`SeqList`类型的变量`L`,并设置了其长度为0。接着调用了`CreateList`函数创建线性表,`PrintList`函数打印线性表,`LocateList`函数查找指定元素的位置,`InsertList`函数插入元素,以及`DeleteList`函数删除元素。整个程序的流程是先创建线性表,然后打印,查找元素,插入元素,删除元素,并再次打印,以便用户可以观察到每个操作的结果。 `CreateList`函数用于输入n个数值来创建线性表。用户会被提示输入n个数字,这些数字依次被存入到`SeqList`的`data`数组中,同时更新表的长度`length`。 `PrintList`函数接收一个`SeqList`指针和元素数量,遍历数组并打印每个元素。 `LocateList`函数查找指定值`x`在表中的位置,返回位置索引。如果未找到,则返回-1。 `InsertList`函数接受一个位置索引`i`和要插入的值`x`,在数组的适当位置插入元素。注意,由于使用顺序存储,插入操作可能需要将数组中后续元素向后移动。 `DeleteList`函数根据给定的索引`i`删除表中的元素,然后调整数组及长度信息。 在程序末尾,`getch()`函数用于暂停程序执行,等待用户按键,这样用户就有机会查看结果,而不是程序立即退出。 这个程序提供了一个学习线性表操作的基础框架,涵盖了基本的线性表操作,包括创建、查找、插入和删除,对于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实现非常有帮助。然而,实际应用中,线性表通常会使用链式存储结构以适应动态变化的大小,而顺序存储则更适用于元素访问速度要求高且大小相对固定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