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Java实现ISODATA聚类算法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13 10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4
收藏 21KB TXT 举报
"isodata聚类算法代码,使用iris数据集"
`isodata`算法是一种基于迭代的聚类方法,主要用于数据的分类。该算法结合了K-means与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两种聚类策略,既能处理凸形的聚类,也能处理非凸形或者存在噪声的数据集。以下将详细解释这段Java代码中的关键步骤和相关知识点。
首先,`dimen`变量表示数据集中的特征维度,这里是4,意味着每个样本有4个属性。`initCenterNum1`和`initCenterNum`定义了初始聚类中心的数量,`k`表示最终期望的聚类数量。`xitaN`, `xitaS`, `xitaC`是算法的参数,分别用于控制聚类过程中的阈值和迭代条件。`L`表示最小聚类元素个数,`I`是最大迭代次数。
代码中,`deta_i_j`是一个临时数组,可能用于存储不同点之间的距离。`diedai_time`可能表示迭代计数。`xitaj_ba`可能是一个距离相关的阈值,用于判断点是否属于某个聚类。`path`是数据文件的路径,`num`表示文件中的行数,`points`和`center`数组分别用于存储样本点和聚类中心。
接着,代码读取数据文件,并将每一行转化为一个`Point`对象。`Point`对象通常包含样本的各个特征值。`regionList`是一个存储数据行的列表,通过`listFileByRegionRow`方法获取。`for`循环遍历数据,创建`Point`对象并存储。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isodata`算法会执行以下步骤:
1. 初始化:随机选择一部分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2. 聚类分配:计算每个数据点到所有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
3. 更新聚类中心:根据当前聚类中的所有点重新计算聚类中心。
4. 判断停止条件:如果满足迭代次数限制`I`、聚类没有变化或达到其他预设条件,算法结束;否则返回步骤2。
在处理过程中,算法可能会涉及到以下操作:
- 计算欧氏距离:在多维空间中,常用欧氏距离衡量两点间的相似度。
- 聚类合并:当两个聚类的密度接近时,可能会合并成一个聚类。
- 聚类分裂:如果发现一个聚类内部密度差异较大,可能会将其分裂为多个子聚类。
`isodata`算法适用于处理复杂形状的聚类,但它的性能和效果受参数设置的影响较大,需要根据具体数据集进行调整。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对参数进行多次尝试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聚类结果。
2021-06-04 上传
2020-01-07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12-08-16 上传
2022-09-20 上传
2018-02-07 上传
chirebingxue
- 粉丝: 7
- 资源: 2
最新资源
- IEEE 14总线系统Simulink模型开发指南与案例研究
- STLinkV2.J16.S4固件更新与应用指南
- Java并发处理的实用示例分析
- Linux下简化部署与日志查看的Shell脚本工具
- Maven增量编译技术详解及应用示例
- MyEclipse 2021.5.24a最新版本发布
- Indore探索前端代码库使用指南与开发环境搭建
-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PPT课件第六版康华光
- MySQL 8.0.25版本可视化安装包详细介绍
- 易语言实现主流搜索引擎快速集成
- 使用asyncio-sse包装器实现服务器事件推送简易指南
- Java高级开发工程师面试要点总结
- R语言项目ClearningData-Proj1的数据处理
- VFP成本费用计算系统源码及论文全面解析
- Qt5与C++打造书籍管理系统教程
- React 应用入门:开发、测试及生产部署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