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模式详解:SD卡中文资料读写教程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9 收藏 1.8MB PDF 举报
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是一种串行接口标准,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特别是在存储设备如SD卡(Secure Digital Card)的通信中。SD卡SPI读写中文资料提供了一种简化外设连接的方式,特别适用于那些需要高效通信和兼容标准主机的特殊开发场景。 7.1 SPI模式介绍 SPI模式基于Flash存储器的二次传输协议,是SD卡协议的一个子集。它通过SPI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允许主机与SD卡之间进行高效的通信,但牺牲了一些性能以换取硬件的简化。SPI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标准的主机控制器,减少对外部硬件的需求,便于集成。 7.2 SPI总线结构 在SPI模式中,数据传输包括指令、数据块和CS(Chip Select)标志。每个数据包由8位字节组成,且总线操作由主机控制。SPI与SD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1. SD卡在收到指令时总是响应,无须空操作。 2. 有额外的8位响应,用于提供更多信息。 3. 数据检索问题会导致错误响应,而非空操作。 7.2.1 模式选择 SD卡在上电后默认处于SD模式。若在CMD0(复位指令)期间CS为低,则会切换到SPI模式,此时卡片处于闲置状态。如果卡片需要保持SD模式,它将忽略指令。若需切换到SPI模式,卡片会响应R1并返回到该模式,再次上电是回到SD模式的必要步骤。 7.2.2 总线传送保护 SPI模式采用CRC(循环冗余校验)技术来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增加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对于对数据完整性要求高的应用至关重要。 SD卡的SPI读写中文资料详细介绍了SPI模式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实现模式选择和数据保护。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开发需要高效、灵活通信的SD卡项目来说十分关键。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SD卡可能具有不同的SPI支持程度,开发者在实际应用中需确保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