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染料GR引导的核-壳聚吡咯纳米棒:合成与表征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6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270KB PDF 举报
该研究论文发表于2012年8月的《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第4期,主要探讨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吡咯纳米复合棒的制备方法及其特性。研究者采用纤维状偶氮染料GR作为模板,通过氧化剂过硫酸铵催化下的原位聚合反应,成功制备出了一种掺杂有偶氮功能基团的导电聚吡咯(PPy)纳米材料。 合成的聚吡咯呈现出实心的棒状结构,其形态规则,直径大约为200纳米,长度则达到几微米。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纳米复合棒核-壳结构,其中内核是直径约为60纳米的偶氮染料GR,而外层则是由粒状聚吡咯构成。表面特征为不平整,这可能有助于增强材料的表面活性和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聚吡咯纳米复合棒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电导率达到了10^-3西门子每厘米的数量级,这对于许多电子和光电器件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此外,当材料处于交变电场中,随外加频率的增加,相对介电常数显示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明其在高频环境中的响应特性。 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聚吡咯纳米棒属于非晶态结构,这意味着它不同于传统的晶体材料,可能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和机械性能。这项研究对于理解聚吡咯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优化其在各种功能性应用中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如传感器、储能器件或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关键词包括偶氮染料GR、聚吡咯和纳米结构,该研究被分类为TB383,文献标志码为A,表明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