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本分类:特征抽取方法对比与矫正策略

需积分: 10 13 下载量 1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17 收藏 239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文文本分类中的特征抽取方法对于分类性能的关键作用。作者对比了文档频率(Document Frequency, DF)、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 IG)、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 MI)和V2分布(Vocabulary-based Chi-squared test, CHI)这四种常见的特征选择策略。这些方法在英文文本分类中通常表现出较高的效率,然而,研究发现它们在处理中文文本时,如果没有适当的调整,其效果并不理想。 文档频率作为衡量一个词在文档中出现频率的指标,对于理解词汇的重要性有一定贡献,但在中文语境中,由于词汇冗余和同义词、多义词的问题,单纯依赖DF可能不足以捕捉到文本的核心特征。信息增益和互信息则强调了特征与类别之间的关联度,但它们假设词的独立性,在处理中文复杂的语法结构和词语组合上可能存在局限。 V2分布是一种统计测试,它基于词频来评估词与类别的关联,但在中文中,由于词汇的多义性和语法的灵活性,直接应用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特征选择。研究者发现,这些方法在中文文本分类中的表现不如预期,可能是由于缺乏对中文语言特性的有效处理。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作者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一是使用超大规模的训练语料库,通过更大的数据集可以更好地反映中文文本的特性,减少噪声和偏差;二是采用组合特征抽取方法,即将多种特征选择策略结合使用,如结合DF、IG、MI和CHI的结果,以提高特征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增强分类器的鲁棒性。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组合特征抽取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中文文本分类的性能,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对中文文本特征抽取方法的深入理解,也为实际应用中的中文文本分类任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改进策略。本文强调了针对不同语言特性进行特征选择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即在处理非英语文本时,应充分考虑语言特性和适用的特征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