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干涉测量:原理、算法与应用

需积分: 24 20 下载量 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8 1 收藏 7.28MB PDF 举报
"SAR干涉测量是遥感领域的一种高级技术,主要用于获取地表的精确三维信息、监测地壳形变等。该技术结合了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特性,通过比较两幅或多幅SAR图像间的相位差异来实现对地表特征的高精度分析。本章内容包括SAR干涉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算法以及差分干涉测量理论和应用。\n\n1. 基本概念:SAR干涉测量,也称为InSAR或IFSAR,是一种利用SAR图像相位差进行地表参数测量的技术。干涉纹图(Interferogram)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产物,显示了相位差异的分布。相位解缠(Phase Unwrapping)是处理这些图像的重要步骤,用于将连续的相位值转换为实际的距离变化。永久散射体(PS)是干涉测量中的稳定参考点,有助于长期形变监测。\n\n2. SAR干涉测量原理:至少需要两幅从不同轨道位置或不同时间获取的复数SAR图像。通过对比这些图像的相位信息,可以推算出地表的微小变化,如地形高度、地壳运动等。传统的立体测量方法虽然也能获取高程信息,但SAR干涉测量提供了更高效、更广泛的覆盖范围。\n\n3. SAR干涉测量基本算法:这包括相位相关、相位解缠、地形分离等步骤,以提取相位信息并去除地形引起的相位贡献,从而得到纯地表变化的相位。\n\n4. 差分干涉测量理论:差分干涉测量进一步提高了形变监测的精度,通过比较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的SAR图像,可以揭示地表的微小变化,如火山活动、地震引起的地壳形变、冰川流动等。\n\n5. SAR干涉测量应用:SAR干涉测量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的多个领域,如地形测绘、地壳动力学研究、冰川动态监测、海洋流速计算、植被属性分析等。例如,ERS-1/2卫星数据已被证明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能实现20米以内的高程测量精度。\n\nSAR干涉测量是一种强大的遥感工具,能够提供地表三维信息和形变监测,对于理解地球自然过程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