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概念的历史与现状探讨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9 收藏 1.22MB PDF 举报
"这篇文章探讨了智力概念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由James C. Mancuso和Milton Dreisinquer撰写,他们来自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文章指出,尽管有些人希望关于人类智力的‘天性与教养’之争能够平息,但这个问题依然活跃。这一点在对'科尔曼报告'(Coleman,1966)的反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该报告揭示了教育资源的极端操纵并未显著改变学生的学习成就。一些作者据此认为遗传是教育进步的基础,而科尔曼报告的结果之所以引起震动,是因为它挑战了这一观点。Jensen(1968)提到了生物和社交环境因素,如社会阶级、种族和家庭背景,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联。" 本文深入探讨了智力理论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关于智力本质的辩论,特别是“天性与教养”之争。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争论人的智能是先天决定还是后天环境塑造的。作者引用了Fuller(1967)的观点,强调这一议题仍然具有争议性和重要性。科尔曼报告的发布,引发了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与学业成就关系的讨论。报告的发现似乎表明,即使在财务、教师教育水平等关键教育变量上做出重大调整,也无法显著改变学生的学业成绩。 报告的发布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一些人将此解释为遗传因素在教育成功中起着主导作用。Jensen(1968)的论述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观点,他提到的社会阶级、种族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可能与个体的生物学特性相结合,共同影响智力的发展。这种观点反驳了单纯依赖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成果的传统看法,暗示遗传可能在其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文章的讨论不仅限于历史观点的回顾,还涉及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如教育不平等和社会经济背景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它提醒我们,理解智力的本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生物遗传、社会环境以及教育政策。这样的讨论对于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为它们涉及到如何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育干预措施,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