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层次模型详解

4 下载量 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181KB PDF 举报
软件开发质量管理层次模型是针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系统化方法论,它将质量管理分解为多个层次,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整个开发流程。本文由火龙果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撰写,旨在提供一个框架来理解和实施有效的软件质量管理。 首先,质量被定义为产品或服务满足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集合,涵盖了有形和无形、内在和外在的特性,强调了适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面性。在软件质量领域,它涉及软件产品满足需求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满足特定需求的特性集合、期望属性的组合程度、用户满意度和软件的组合特性,即软件在实际使用中能否满足顾客预期。 从用户角度看,软件质量关注的是使用体验(易用性)、功能表现(功能性)和性能指标(效率)。开发团队则关注产品质量(如功能性和可靠性)、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如何优化生产过程以实现最佳质量。软件维护者关心软件的维护性,而管理层则更看重软件对企业整体效益的长期影响,如软件质量对市场份额的影响。 软件质量特性按照《GB/T16260-1996》标准,包括功能性(如适合性、准确性等)、可靠性(如容错性)、易用性(如易操作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等六个维度,每个特性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子特性。质量管理在此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它涉及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通过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等活动确保软件质量的持续提升。 软件开发质量管理层次模型将整个过程划分为两个主要层次: 1. 技术层次:这个层次关注具体的开发细节,包括数据处理(如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编程(代码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文档编写(清晰度和一致性),这些直接影响到软件的质量基础。 2. 方法体系层次:在这个层次,质量管理涉及到采用的开发方法、工具和技术,如敏捷开发、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测试策略等,目的是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开发流程,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质量标准。 总结起来,软件开发质量管理层次模型强调了从技术细节到项目管理方法的全方位质量把控,旨在通过科学的划分和管理,确保软件产品不仅在开发阶段符合要求,而且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保持高质量。这对于提高软件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