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电子标签详解:工作原理与分类

需积分: 21 9 下载量 1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3.14MB PPT 举报
该资源主要介绍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基础知识,包括实物图片、工作原理、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的特性。 RFID标签,全称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需人工干预。电子标签作为RFID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天线和芯片组成,用于存储和传递信息。 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的磁场范围内,接收到来自读写器的电磁波能量,激活内部电路,然后根据读写器的指令进行数据交换。如果标签具有读写功能,它可以接收数据并存储,或者将预存的数据回传给读写器。 电子标签根据功能可分为三类: 1. 只读(RO)标签:数据在制造时写入,用户无法更改,成本较低。 2. 单次写入多次读取(OTP)标签:允许用户一次性写入数据后变为只读,数据不可更改,但市场上的此类芯片相对较少。 3. 多次读写(RW)标签:允许用户多次读写数据,但价格最高。 按照能量提供方式,标签又分为: 1. Passive Tag(被动式):无内置电源,能量由读写器提供,体积小巧,感应距离短。 2. Battery Assisted(半主动):有小型电池,仅供电给内部电路,利用读写器能量反射数据,感应距离相对较远。 3. Active Tag(主动式):内置电池,体积较大,感应距离远,但有使用年限限制。 电子标签的频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分类依据: 1. 低频率(Low Frequency):如125KHz和134KHz,适用于门禁、家畜识别等,电感耦合,天线较复杂,阅读距离短,但对环境干扰不敏感,适合金属或潮湿环境。 2. 高频率(High Frequency):如13.56MHz,常用于供应链管理、票务等,天线设计更简单,可印刷,数据传输速率较高,支持多标签同时识别,但对金属环境的穿透力不如低频。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RFID标签的选型和应用至关重要,无论是物流管理、库存控制还是智能交通等领域,选择合适的RFID标签都能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