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实例:多因素决策过程详解

需积分: 11 4 下载量 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1.36MB PPT 举报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种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 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决策分析工具,它模仿人类决策过程,将复杂的多因素问题分解为层次结构,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估和排序。AHP特别适用于难以量化描述的社会系统,如产品选择、餐饮选择、旅游目的地选择、择业决策和科研课题选择等。 操作流程举例: 1. 问题设定:例如,选择购买钢笔时,会考虑质量、颜色、实用性、价格和外形等多个因素。每个因素被视为一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是总的购买决策,底层则是具体的评价指标。 2. 专家参与:选取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通常为奇数),确保中位数的决策稳定性。专家们需要独立给出他们对各个因素的评价,避免直接交流,以保证主观判断的独立性。 3. 征集意见:专家们匿名提交他们对每个因素与其他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打分,形成初步的比较矩阵。这个矩阵通常是对称的,aii=1(代表每个因素自身的重要性为1),aij(i≠j)表示因素i相对于因素j的重要性。 4. 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比率(CR)和随机一致性指数(RI)检查专家的打分是否合理,如果CR值小于0.1,则认为评价是一致的,否则需要调整打分或重新讨论。 5. 反馈与迭代:专家根据其他专家的打分调整自己的评价,这个过程可能会重复多次,直到专家们的评价收敛,或者达到预设的一致性标准。 6. 权重计算:利用专家们的打分,通过层次分析法公式计算出每个因素对最终决策的权重,从而确定决策的优先级。 7. 结果呈现:最后,将权重应用于所有方案或措施,得出它们相对于总目标的优劣顺序,作为决策的依据。 层次分析法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决策分析框架,帮助决策者在众多因素中进行优先级排序,尤其在缺乏明确量化指标的情况下,有效地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该方法在教育、商业、工程、政策制定等领域广泛应用,并且在中国自1980年代引入后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