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预处理技术详解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1.86MB PDF 举报
"遥感数据预处理.pdf 是一份关于遥感影像预处理技术的文档,主要涵盖遥感影像预处理的重要性和常见流程,包括几何精校正、配准、图像镶嵌与裁剪、去云及阴影处理和光谱归一化等环节。文档特别强调了在不同行业应用中的差异,并详细介绍了几何精校正与影像配准的过程,包括地面控制点(GCP)的选取和建立几何校正模型等步骤。" 遥感数据预处理是遥感信息提取和分析的基础,对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后续应用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预处理流程因行业需求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步骤: 1. 几何精校正:目的是消除由传感器、地球曲率、大气折射等因素引起的几何变形,使影像符合特定的坐标系统。这一过程涉及选择地面控制点(GCPs),它们是在地表具有稳定位置的明显特征点,例如道路交叉点。根据不同的校正模型,GCP的数量要求不同,最少可能需要9个,但通常需要30至50个,以确保校正精度。 2. 影像配准:确保不同影像间的对应位置正确,这在比较多时相或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影像时尤其重要。配准通常依赖于已知的控制点,将目标影像对齐到基准影像。 3. 图像镶嵌与裁剪:将多个小块影像拼接成覆盖更大区域的单个大图,同时可能需要根据研究区域进行裁剪。 4. 去云及阴影处理:遥感影像常受到云层和阴影遮挡的影响,这部分处理旨在揭示被遮挡的地表信息。 5. 光谱归一化:调整影像的光谱特性,使得不同传感器或不同时间获取的影像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在农业精细化管理中,由于需要进行反演计算,大气校正的要求较高,以减小大气条件对植被状况估计的影响。而在测绘领域,几何校正的精度要求极高,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几何校正模型的建立是通过选取的GCPs来实现的,通过读取它们在图像和参考地图上的坐标,然后利用坐标变换函数(如多项式模型或物理模型)计算均方根误差(RMS),以评估校正的准确性。 遥感数据预处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技术和方法,其目的是优化原始数据的质量,使之更适合于特定的应用场景。随着技术的发展,预处理工具和算法也在不断进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遥感数据处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