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用教程第二版:图形表示与操作详解

需积分: 50 82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2 8 收藏 226KB PDF 举报
在《数据结构实用教程第二版》中,作者徐孝凯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数据结构的基础概念和实例解析。本章主要关注的是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及其分类,以及一个抽象数据类型的实例设计。 首先,章节从简单的概念入手,引导读者理解不同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题目列举了五种不同的二元组表示形式: 1. A=(K,R),K中的元素无关联关系,所以这是一种集合结构,即每个元素独立存在,没有父子或前后顺序关系。 2. B=(K,R),K中有多个元素,关系集R定义了元素之间的简单一对一连接,形成了一个有向线性序列,即线性结构(如链表或数组)。 3. C=(K,R)和D=(K,R)中,关系集R定义了非线性关系,形成树形结构。C中的关系不是完全有序的,可以包含分支,而D则展示了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的特性,可能是二叉树。 4. E=(K,R)中的关系集R呈现出环状结构,每个元素与多个其他元素相连,这种结构通常被称为散列结构,用于实现哈希表,具有高效的查找性能。 接下来,书中引入了一个抽象数据类型的例子——二次多项式QIAdratic,用于表示二次函数ax^2 + bx + c。这个类型的设计包括数据成员(系数a、b和c)和操作。具体实现如下: - 初始化操作:`QuadraticInitQuadratic(float aa=0, float bb=0, float cc=0)`,用于创建一个新的二次多项式对象,初始所有系数为0,通过记录类型`Quadratice`定义成员并赋值。 - 加法操作:`QuadraticAdd(Quadratic q1, Quadratic q2)`,该函数接收两个`Quadratic`类型的对象`q1`和`q2`,将它们的对应系数相加,然后返回结果。这涉及到对两个多项式对象的成员变量进行更新和合并。 这些内容涵盖了数据结构中的基础概念,如集合、线性结构、树和散列,以及如何通过抽象数据类型来封装和操作特定类型的数据,这对于理解数据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在后续章节中,读者可以期待更深入的学习,例如数组、链表、队列、栈、堆、图等数据结构的实现和算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