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AS-InSAR的关闭矿井地表形变深度探究:4年沉降与变形规律

需积分: 31 0 下载量 1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4.54MB PDF 举报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基于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的 Short Baseline Subset (SBAS-InSAR) 技术在研究关闭矿井地表形变规律的应用。矿井关闭后,由于煤岩体的风化劣化、应力变化以及地下水的影响,可能导致地表产生二次形变。相比于开采期间的地表形变监测,本文关注的是一个更为少被关注的领域——矿井关闭后的形变监测。 作者利用Sentinel-1A 卫星的62景影像数据,对徐州西部的庞庄矿、夹河矿和张小楼矿进行了4年的地表形变监测。研究发现,这3个矿井的地面沉降速度最高达到每年-48毫米,4年内累计下沉量达到了178毫米。其中,夹河矿的地表显示出先下沉后抬升的趋势,而庞庄矿和张小楼矿则表现为持续下沉。地表的最大倾斜变形为1.70毫米/米,最大曲率变形为-0.039毫米/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地表形变的插值统计,庞庄矿、夹河矿和张小楼矿地表形变大于10毫米的区域分别占10.5平方千米、13.7平方千米和11.6平方千米,且这一现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关闭矿井地表形变的长期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地表稳定性评估、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SBAS-InSAR 技术展示了其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监测地面微小形变的能力,对于其他类似地质活动的监测也具有参考价值。此外,文中提到的其他相关研究,如煤炭智能化开采、煤矿智能化技术、瓦斯抽采智能化等,都与矿井管理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共同推动了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