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详解:从层次到K平均
需积分: 12 1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58KB PDF 举报
"这篇文章是关于聚类算法的综述,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聚类方法,包括分层次聚类法(最短距离法)、最简单的聚类方法、最大距离样本、K平均聚类法、叠代自组织(ISODATA)聚类法以及基于“核”的评估聚类方法。同时,文章还提到了聚类在向量空间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向量空间模型的基本概念。"
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对象或样本分成不同的组,即聚类,使得组内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组间的对象相似度较低。下面将详细讨论给出的几种聚类算法:
1. 分层次聚类法(最短距离法):这是一种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的方法,通过不断合并最近的类来构建聚类树。首先,每个样本作为一个独立的类,然后逐步合并最近的类,直到满足预设的类数K或达到某种停止条件。计算类间距离通常使用欧几里得距离或曼哈顿距离。
2. 最简单的聚类方法:这种方法基于相似性尺度(距离)阈值,无需预先设定类的数量K。它将所有距离小于阈值T的对象归为一类,直至所有对象被分配到某个类中。
3. 最大距离样本:这种方法与最短距离法相反,它基于最远距离合并样本,即将最远的两个类合并,直到达到预定的类数K。
4. K平均聚类法(距离平方和最小聚类法):K均值是最常用的聚类算法之一,需要预先设定类的数量K。算法迭代地将对象分配给最近的类中心,并更新类中心为其所有成员的平均值,直到类分配不再改变或达到迭代次数上限。
5. 叠代自组织(ISODATA)聚类法:这是一种自我组织和自我调整的方法,结合了K均值和分层聚类的思想。ISODATA开始时每个样本都是一个类,然后根据类内部的相似性和类间的差异进行合并或分裂,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6. ISODATA法的改进:ISODATA算法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通过动态调整K值,或者引入更复杂的距离度量和类形变模型。
7. 基于“核”的评估聚类方法:在高维空间中,核方法可以帮助克服“维数灾难”,通过映射数据到一个更高维的特征空间,使得在原始空间中非线性的关系在新空间中变得线性可分。
聚类在向量空间模型中的应用,比如在信息检索中,文档被视为向量,每个维度代表一个词汇项,权重反映了词汇项的重要性。用户查询也被转换为向量,通过比较查询向量和文档向量的相似度来找出最相关的文档。SMART系统就是一个使用向量空间模型的典型例子。
聚类算法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理解和概括大量数据的分布。选择合适的聚类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数据特性以及对聚类结果的要求。
2009-08-12 上传
2022-10-26 上传
2023-09-18 上传
2010-11-29 上传
2011-05-26 上传
2021-07-14 上传
2024-12-26 上传
zdwtravelsky
- 粉丝: 0
- 资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