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E.F.Codd的贡献与关系模型发展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648KB PPT 举报
关系数据库简介是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它由美国IBM公司的E.F.Codd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标志着关系数据模型的诞生。Codd在1970年的《通信与计算机应用》(Communication of the ACM)上发表了论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这篇论文奠定了现代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基础。 关系模型的核心概念包括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在关系模型中,数据被抽象为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它代表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从用户角度看,表现为一张二维表格。关系由域(Domain)组成,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值的集合,如整数、实数、字符或特定范围内的整数等。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则是对多个域的所有可能组合,每个元素是一个包含所有域值的元组,且不允许重复。 在1972年,Codd进一步发展了关系理论,提出了关系的范式理论。关系的第一范式(1NF)确保数据无冗余,第二范式(2NF)要求非主键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第三范式(3NF)则要求消除传递依赖。到了1974年,他又引入了BC范式(Boyce-Codd Normal Form),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规范化标准,增强了数据的一致性和独立性。 课程的第二章详细探讨了关系操作,如选择(Selection)、投影(Projection)、连接(Join)、并(Union)、交(Intersection)和差(Difference),这些都是处理关系数据的基本操作。此外,还涵盖了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是理论分析关系的两种工具,前者是一种基于集合论的数学语言,用于描述查询操作,而后者则更偏向于逻辑表达式的形式,用于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和验证。关系代数包括基本运算如σ(选择)、π(投影)、ρ(笛卡尔积)等,而关系演算则涉及谓词演算和元组关系演算。 关系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关系模型、范式理论和操作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如何设计、管理和操作数据,以支持高效的业务处理和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