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协议解析:NAK流控制与PING机制
需积分: 35 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5.98MB PPT 举报
"本文深入探讨了USB 2.0协议中的NAK流控制和PING机制,旨在优化全速/低速以及高速设备的总线利用率。通过这些机制,设备能够通知主机控制器何时有足够的空间接收新的数据,从而避免无效的总线占用。"
USB 2.0协议是计算机和外设之间通信的重要标准,由多家知名厂商共同制定,旨在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高达480 Mbps),同时保持与早期USB版本的兼容性。USB 2.0不仅提高了速度,还引入了针对全速和高速设备的流控制策略,以更有效地管理总线资源。
在USB 2.0中,NAK(Not Acknowledged)是一个关键的握手信号,用于表示设备当前无法接收更多的数据。全速/低速设备使用NAK来告诉主机控制器它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已满,需要等待。频繁的NAK响应可能导致总线利用率降低,因为主机需要不断重试发送,而设备未准备好接收。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速设备支持一种改进的NAK机制。
这个改进的机制名为PING流控制,它允许主机控制器通过发送PING特殊令牌来查询高速设备的端点是否准备好接收新数据。如果端点无空间,设备可以对PING令牌回应NAK,主机控制器则可以选择推迟传输,转而处理其他事务,从而提高总线效率。当设备准备好接收数据时,它会以ACK(Acknowledged)响应,表明数据可以安全传输。
控制端点在USB协议中占有特殊地位,它们在数据和状态阶段支持PING协议,但在控制建立阶段不适用。此外,每个USB设备具有多个独立的端点,每个端点都有唯一的端点号,作为主机与设备间通信的终点。这些端点通过所谓的“管道”进行通信,形象地描述了信息传输的路径。
USB 2.0协议还包括详细的总线属性、协议定义、处理类型、总线管理和编程接口,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设备和主机之间的高效、稳定通信。虽然USB 2.0和USB 1.1在物理层面上兼容,但速度性能会根据所连接的最慢设备进行调整,这意味着USB 2.0设备在USB 1.1接口上会受到速度限制,反之亦然。
通过深入理解USB 2.0中的NAK流控制和PING机制,开发者能够优化设备的性能,减少无效的总线占用,提高整个USB系统的整体效率。
422 浏览量
428 浏览量
149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09-05-06 上传
2010-05-21 上传
106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巴黎巨星岬太郎
- 粉丝: 21

最新资源
- 文件MD5校验工具Hash_1.0.4_XiaZaiBa.exe发布
- JavaEE企业应用实战前七章源码解析
- 2011站长大会Discuz!云平台介绍演示PPT下载
- Windows 2008虚拟化技术详解
- Android汉字转拼音应用开发源码解析
- C语言版SIFT特征匹配算法实现与图像输出演示
-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系统研究与分析
- 全面深入学习PLSQL基础教程
- PHP实现简易规则引擎:rulesengine的设计与应用
- 在线音乐点播系统源代码解析与运行指南
- VS2008到VS2005实用转换工具源码解析
- 经典人脸识别算法实例源码解析
- 深入学习Go语言开发的笔记精华
- Qt音乐视频播放器:源码与可执行程序
- 基于Proteus实现的AD电压测量系统设计
- 安卓手机变身电脑摄像头:多方式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