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协议解析:NAK流控制与PING机制

需积分: 35 14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5.98MB PPT 举报
"本文深入探讨了USB 2.0协议中的NAK流控制和PING机制,旨在优化全速/低速以及高速设备的总线利用率。通过这些机制,设备能够通知主机控制器何时有足够的空间接收新的数据,从而避免无效的总线占用。" USB 2.0协议是计算机和外设之间通信的重要标准,由多家知名厂商共同制定,旨在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高达480 Mbps),同时保持与早期USB版本的兼容性。USB 2.0不仅提高了速度,还引入了针对全速和高速设备的流控制策略,以更有效地管理总线资源。 在USB 2.0中,NAK(Not Acknowledged)是一个关键的握手信号,用于表示设备当前无法接收更多的数据。全速/低速设备使用NAK来告诉主机控制器它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已满,需要等待。频繁的NAK响应可能导致总线利用率降低,因为主机需要不断重试发送,而设备未准备好接收。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速设备支持一种改进的NAK机制。 这个改进的机制名为PING流控制,它允许主机控制器通过发送PING特殊令牌来查询高速设备的端点是否准备好接收新数据。如果端点无空间,设备可以对PING令牌回应NAK,主机控制器则可以选择推迟传输,转而处理其他事务,从而提高总线效率。当设备准备好接收数据时,它会以ACK(Acknowledged)响应,表明数据可以安全传输。 控制端点在USB协议中占有特殊地位,它们在数据和状态阶段支持PING协议,但在控制建立阶段不适用。此外,每个USB设备具有多个独立的端点,每个端点都有唯一的端点号,作为主机与设备间通信的终点。这些端点通过所谓的“管道”进行通信,形象地描述了信息传输的路径。 USB 2.0协议还包括详细的总线属性、协议定义、处理类型、总线管理和编程接口,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设备和主机之间的高效、稳定通信。虽然USB 2.0和USB 1.1在物理层面上兼容,但速度性能会根据所连接的最慢设备进行调整,这意味着USB 2.0设备在USB 1.1接口上会受到速度限制,反之亦然。 通过深入理解USB 2.0中的NAK流控制和PING机制,开发者能够优化设备的性能,减少无效的总线占用,提高整个USB系统的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