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BERT模型与Transformer机制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4 下载量 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收藏 1.83MB PDF 举报
"这篇内容主要讨论了从Transformer到BERT的发展,包括它们的核心概念、优势以及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中的应用。作者提到了ELMo如何解决一词多意问题,Transformer的并行计算能力和多头注意力机制,以及BERT模型的突破性成果和后续的进展,如ALBERT模型的出现。" 在NLP领域,Transformer模型和BERT模型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技术的进步。Transformer是由Google在2017年提出的,它改变了以往依赖于递归神经网络(如LSTM)的序列建模方式。Transformer的主要创新在于其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这一机制允许模型并行处理输入序列,提高了计算效率,并能捕捉更复杂的长距离依赖关系。Transformer模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残差连接(Skip Connection)以及全连接层(Feed-Forward Network)和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 接着,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在2018年底横空出世,由Google AI Language团队发布。BERT首次实现了双向预训练,解决了之前ELMo等模型只能单向理解语境的局限。它通过掩码语言模型(Masked Language Model, MLM)和下一句预测任务(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NSP)进行预训练,然后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从而在多个NLP任务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秀表现。 BERT的出现不仅刷新了多项NLP任务的基准,而且开启了预训练-微调的范式,成为后来许多模型的基础,例如ALBERT(A Lite BERT)。ALBERT是BERT的一个轻量化版本,通过参数共享和结构创新,在保持甚至超越BERT性能的同时,大大减小了模型的规模,降低了计算成本。 总结来说,Transformer模型以其高效并行计算和强大的注意力机制改变了NLP的格局,而BERT模型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双向上下文理解,为预训练模型树立了新标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ALBERT这样的模型将继续推动NLP领域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