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Transformer模型:从概念到工作原理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50 39 下载量 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9 收藏 5.05MB PDF 举报
"图解Transformer.pdf" Transformer模型是现代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中的一个里程碑,由Google在2017年的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首次提出。该模型彻底改变了序列建模的方式,尤其是在机器翻译任务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并且其高效并行计算的能力解决了循环神经网络(RNN)在长序列处理时的效率问题。Transformer的核心创新在于自我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这一机制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数据时同时考虑所有元素,而不仅仅是依赖于前一时刻的状态。 Transformer模型结构分为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两部分,每一部分都由多层堆叠的块组成。每个块包含两个主要组件:自注意力层和前馈神经网络(FFN)。自注意力层允许模型在计算每个位置的表示时,考虑序列中所有其他位置的信息。这通过三个矩阵运算——键(Key)、值(Value)和查询(Query)实现,它们都是输入序列的线性变换。自注意力机制使得Transformer能够捕捉长距离的依赖关系,而无需像RNN那样顺序处理。 在编码器中,自注意力层之后通常会接一个残差连接(Residual Connection)和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这有助于梯度的传播和模型的稳定训练。接着,FFN由两个全连接层组成,中间采用ReLU激活函数,进一步增加了模型的表达能力。 解码器与编码器类似,但也包含额外的机制来防止当前位置访问到未来的信息,这对于序列生成任务至关重要。解码器的第一层自注意力层是对自身位置的注意力,第二层则同时考虑编码器的输出和自身的位置,这种机制被称为遮罩自注意力(Masked Self-Attention)。 Transformer模型的成功也在于其引入了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因为模型本身不具备位置感知能力。位置编码是向输入序列添加的固定向量,以保持词汇顺序信息,这些向量是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组合,随着位置的增加而变化,确保了不同位置的信号具有不同的频率和相位。 Transformer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它在预训练阶段使用Transformer架构对大量未标记文本进行学习,然后在各种下游任务上进行微调。BERT通过引入掩码语言模型(Masked Language Modeling)和下一句预测(Next Sentence Prediction)任务,实现了对输入序列的双向上下文理解,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性能。 Transformer模型通过自我注意力机制、残差连接、层归一化以及位置编码等设计,极大地推动了NLP领域的进展,不仅在机器翻译任务中取得了优异效果,还在问答、情感分析、文本生成等多个NLP任务中成为首选模型。随着对Transformer的深入理解和不断优化,它已经成为现代深度学习研究和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