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SAR技术在黄土矿区地表沉陷监测的应用与分析

2 下载量 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1.01MB PDF 举报
"基于D-InSAR监测的黄土矿区地表沉陷特征分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监测黄土矿区地表沉陷中的应用。D-InSAR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微波遥感技术,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精确地捕捉地表微小的变形情况,对于地表沉陷的监测具有极高的价值。特别是在矿区,地表沉陷问题严重,对环境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D-InSAR技术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监测工具。 以陕西彬长矿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利用多期的SAR影像数据,通过D-InSAR技术进行地表沉陷的监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矿区的3个工作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陷变形。其中,亭南煤矿的304工作面沉陷最为严重,最大沉降量达到了17.5厘米。这些数据揭示了D-InSAR技术在定位沉陷区域和量化沉降程度方面的精确性。 通过对矿区下沉等值线图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沉陷的分布和趋势。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为矿区的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也为采矿活动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同时,实验结果证明,D-InSAR技术在黄土矿区的地表沉陷监测中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并且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论文还指出,D-InSAR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例如地质结构、开采模式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沉陷风险。此外,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如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增强对复杂地形的适应性等,将有助于提升其在地表沉陷监测中的效能。 关键词涵盖了差分干涉测量、黄土矿区、沉陷变形和形变监测,这些关键词揭示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领域。文章的分类号X936可能表示该研究属于地质灾害或环境科学范畴,而文献标识码A则表明这是一篇原创性的科研论文。这项研究对于理解D-InSAR技术在黄土矿区沉陷监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开发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