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岸线研究:安全与效率的综合考量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0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377KB PDF 举报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岸线走向研究 (2010年)"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的岸线走向选择问题,这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成秀莲通过对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试验以及船舶通航安全模拟试验的综合分析,确定了126°岸线、小岩礁削角、小岩礁~中门堂筑堤作为三期工程的最佳方案。这些考虑因素包括工程投资、建设时间、港区未来发展以及船舶安全航行条件。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自一期、二期到三期的建设,已经形成了5.6公里的深水集装箱码头岸线,拥有16个大型泊位,具备每年处理930万个标准箱的吞吐能力,显著提升了上海在全球集装箱运输中的竞争力。然而,关于岸线选线的研究在此前并未得到充分关注。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对三期工程的码头和驳岸线走向进行深入研究,旨在确保不影响已有的港区运作,同时优化三期东端泊位的靠离泊安全,促进港区的安全和效率。 洋山深水港地处浙江舟山蝶泪崎岖列岛,通过东海大桥与上海陆上交通网络相连,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联系便捷。港区分为大、小洋山南北两岛链,其中北港区位于小洋山一侧,规划有多个不同吨级的泊位,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船舶停靠需求。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论文作者不仅考虑了工程的技术可行性,还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例如,126°的岸线走向设计能够最小化对现有港区水流的影响,小岩礁削角和筑堤方案则有助于改善船舶的通航条件,减少航行风险。这些研究成果为港口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洋山深水港三期工程的成功实施。 两年的实际运营表明,所选取的岸线走向方案是成功的,证实了研究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这为未来的港口规划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尤其是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如何平衡工程需求、经济效益和通航安全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篇论文《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岸线走向研究》不仅在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港口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对于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其采用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验证,对于同类工程项目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