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隐私偏好:内在与工具性的价值分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9 收藏 1.26MB PDF 举报
"这篇研究论文由Tesary Lin撰写,探讨了消费者隐私偏好的内在和工具性两个方面。作者通过实验和结构模型,分离并量化了这两个组成部分,旨在更深入地理解消费者对隐私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如何影响他们的数据共享决策。" 在论文中,作者首先引入了两个关键概念: 1. **内在成分**: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隐私的“品味”,被视为一种实用程序原语。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出于内在的价值观或情感需求,倾向于保护自己的隐私,即使这样做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 2. **工具性成分**:这部分源于消费者对于向公司披露私人信息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的预期,以及由于企业使用这些数据带来的潜在损失。这种工具性的考虑通常是基于经济理性,消费者担心个人信息被滥用或导致身份盗窃等风险。 通过实验和结构模型,作者发现: - **内在偏好**的平均价值相对较低,范围在0.14美元到2.37美元之间,针对每个人口统计变量。 - **异质性**:这两个偏好成分在不同消费者和数据类别之间存在高度异质性。这意味着并非所有消费者对隐私的重视程度都相同,某些消费者可能对特定类型的数据特别敏感,其估值远高于企业对单一消费者数据的估计价值。 - **自我选择行为**:消费者的自我选择进入数据共享是基于这两个偏好的相对大小和相关性的。这反驳了简单的假设,即“低类型的人更愿意隐藏”,表明并非所有不愿意分享数据的人都有强烈的隐私意识,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通过**反事实分析**,作者揭示了这种更为细致入微的选择模式如何影响公司对消费者隐私决策的理解,以及如何改变企业在数据购买策略上的应对。这表明,企业需要更精确地理解消费者的隐私偏好,以便制定更有效的策略,同时尊重消费者的隐私权。 这篇论文强调了理解消费者隐私偏好的复杂性,以及这种理解对于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制定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政策的重要性。它为隐私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见解,提示我们在数据驱动的世界中,隐私的价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且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