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一号露天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分析与管控策略

0 下载量 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156KB PDF 举报
"胜利一号露天煤矿通过深入分析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结合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各类不安全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管理。他们针对不同作业环节,识别出包括露天矿通用类、土岩采剥类、卡车运输类等多个类别在内的341类主要不安全行为,并依据行为等级、频次和痕迹进行划分。同时,矿井分析了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知识与技能缺陷、作业环境和管理机制等,旨在通过强化培训和管理手段,实现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超前管控,从而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在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关注事故的预防,而且重视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根源分析。他们自2007年起引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组建项目组,对近十年的事故和违章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工作任务法,矿井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并从行为痕迹、频次和风险等级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这有助于更精确地理解和控制风险。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分类是一个精细化的过程,涵盖了作业的各个方面。例如,卡车运输类、供变电类和应急管理类等,每个类别下都包含了多个具体的行为类型。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辨识,矿井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影响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个体因素和客观因素。个体因素如员工的心理状态、生理条件、知识和技能水平等,可能影响其在作业中的安全行为。而客观因素如作业环境的恶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因此,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强调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优化管理机制,以改善作业环境,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安全的不利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矿井建立了一套基于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的管理机制,借助科学的考核评价,推动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这种系统性的管理和控制手段,旨在提前预防和控制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提升整个露天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