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

需积分: 45 144 下载量 1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502KB PDF 举报
该文档是关于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的一个地方标准,具体为DB11/T1010—2013,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标准中详细阐述了软件开发费用的构成、计算方法以及相关术语和定义。 在【标题】中提到的“术语和定义-三洋系列驱动报警代码”可能是一个误解,因为内容并未涉及三洋系列驱动或报警代码,而是专注于信息化项目和软件开发费用的计算。 【描述】中列出了几个关键术语: 1. 信息化项目:指的是旨在提升信息化水平的信息系统建设和优化任务。 2. 委托方:软件开发项目的出资方,通常是项目的需求提出者和资金提供者。 3. 开发方:接受委托方的委托,负责实际软件开发的组织或团队。 4. 第三方:除委托方和开发方之外的利益相关方,如监理、审计和咨询机构。 【标签】提及“软件开发费用”,这表明标准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如何计算和管理信息化项目中的软件开发成本。 【部分内容】提到了标准的章节结构,包括软件开发费用的构成、测算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功能点计数、工作量测量、工期和费用的计算方法等。这些部分详细规定了如何进行定制类信息化项目的成本估算,以确保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与可行性。 依据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知识点: 1. **软件开发费用构成**:费用分为直接人力成本、直接非人力成本、间接人力成本、间接非人力成本和毛利润五大部分,这些成本的计算是软件费用估算的基础。 2. **规模测算**:通过功能点计数等方法来确定软件的规模,这是估计工作量和费用的重要依据。 3. **工作量测量**:估算完成项目所需的人力资源投入,通常会考虑开发人员的效率和技能水平。 4. **工期测算**:根据工作量和可用资源来确定项目的预期完成时间。 5. **费用测算**:结合工作量、人力成本和其他非人力成本,计算出总开发费用,同时考虑利润目标。 6. **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提供了功能点计数的基本规则、参数表、模板样例和测算示例,帮助实际操作中遵循标准进行费用估算。 此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信息化项目的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确保项目的财务透明度和管理有效性,避免因预算不准确导致的项目风险和成本超支。对于从事信息化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的企业来说,遵循此类标准能够提高项目管理的专业性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