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I2C体系结构详解:驱动策略与操作指南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14 4 下载量 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8 收藏 143KB DOC 举报
本文将深入解析Linux内核中的I2C体系结构,特别是针对嵌入式Linux环境。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在设备间进行串行通信的总线标准,常用于低速、短距离的数据传输,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在Linux系统中,I2C驱动编程有两种常见的策略:一是将I2C设备作为字符设备处理,二是利用Linux内核提供的I2C子系统。第一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编程思路直接,不需要深入了解复杂的内核接口,但缺点是要求开发者对I2C协议、设备操作以及适配器管理都有全面理解,且程序可移植性较差,且不能充分利用内核资源,尤其是对于复杂的PCI基板上的I2C适配器,开发难度会显著增加。 第二种方法则是利用Linux内核的I2C子系统,这需要开发者熟悉I2C协议,并通过适配器驱动与内核交互。I2C子系统提供了预定义的接口和功能,使得驱动程序编写更加模块化和标准化。在Linux内核的drivers/i2c/busses目录下,开发者能找到针对不同硬件的适配器驱动,如S3C2410的驱动i2c-s3c2410.c。通过加载适配器驱动,后续步骤是针对具体设备编写设备驱动,有以下两种途径: 1. **利用i2c-dev.c**:这种方法提供通用的读写和ioctl接口,应用层可以通过这些接口操作I2C设备,但没有针对特定设备进行优化,适用于需要简洁接口的应用场景。 2. **独立编写设备驱动**:这种方法不依赖i2c-dev.c,更灵活地定制设备驱动,可以直接访问设备的底层特性,适合对性能有较高要求或者需要特殊功能的场景。 本文主要关注如何有效利用内核支持的I2C子系统,解决实际问题,避免深入代码细节,适合那些已熟悉I2C协议但希望进一步利用Linux内核体系结构的开发者。通过阅读本文,开发者将能更好地理解和操作Linux内核中的I2C框架,提高驱动程序的开发效率和设备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