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需积分: 11 0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9 收藏 904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锂离子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由张鑫意、狄玉丽、董琦、陈星宇和张正冬共同撰写。文章发表在《无机盐工业》杂志上,DOI为10.19964/j.issn.1006-4990.2021-0337,于2021年5月24日收稿,并在同年7月26日进行了网络首发。该研究关注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件,磷酸钒锂作为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对于提高电池性能至关重要。文章强调了录用定稿的严谨性和网络首发的规则,指出内容需符合相关规定,且学术成果须具备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此外,此研究得到了西昌学院两高人才项目(项目编号:LGLZ201918)和2020年四川钒钛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0VTCY-Y-01)的支持。" 磷酸钒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角色在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而磷酸钒锂(LiVPO4F)因其高比容量、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成为研究热点。其制备方法多样,包括固相法、溶液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共沉淀法等。 固相法是最常见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原料混合、研磨、烧结,形成磷酸钒锂。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由于颗粒间的团聚导致电导率较低。 溶液法通常涉及溶解金属源和磷酸盐,然后通过蒸发或喷雾干燥形成前驱体,最后烧结得到磷酸钒锂。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粒径和形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溶胶-凝胶法利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形成溶胶,再转变为固体凝胶,经过热处理得到磷酸钒锂。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精细控制,提高材料的表面积和电化学活性。 水热法则在高压和高温的水溶液环境下合成,能够得到均匀分散的纳米结构,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共沉淀法是通过调控溶液中的pH值使金属离子同时沉淀,形成磷酸盐前驱体,经过热处理后转化为磷酸钒锂。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元素比例,得到高质量的正极材料。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对于优化磷酸钒锂的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合成技术,旨在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从而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满足日益增长的储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