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接地结构DGS的模型分析:哑铃型与螺旋线型对比

需积分: 8 1 下载量 1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38KB PDF 举报
"2种缺陷接地结构的模型分析 (2008年),曹锐,阎跃鹏" 这篇2008年的论文详细探讨了两种不同的缺陷接地结构(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简称DGS)——哑铃型DGS和螺旋线型DGS。DGS是一种在微带线或其他传输线的接地层上蚀刻出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图案的技术,目的是在特定频率范围内产生频率截止效应,即阻止某些频率的信号通过。这一技术在微波和射频电路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用来控制信号传播,设计滤波器、阻带器等器件。 论文首先介绍了DGS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它如何通过改变地平面的电磁特性来影响传输线的频率响应。接着,作者深入分析了哑铃型DGS和螺旋线型DGS这两种结构。哑铃型DGS因其形状类似于哑铃而得名,通常由两个相对的开口组成,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变电场分布,实现频率选择性。而螺旋线型DGS则由连续的螺旋形开口构成,它的频率响应特性更为复杂,可以实现更宽的阻带范围。 在模型分析部分,论文研究了各种因素(如DGS的尺寸、形状、间距以及与主传输线的距离)如何影响DGS的频率特性和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调整,可以精确地控制DGS的截止频率和带宽。等效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理解和预测DGS在实际电路中的行为,为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作者还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制作实物并进行测试,比较了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两者的一致性表明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这一步骤对于任何工程设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确保了理论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关键词“缺陷接地结构”、“频率特性”和“模型分析”突出了本文的核心内容。论文的中国分类号“TN713”表明它属于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领域,文献标识码“A”则说明这是一篇原创性的学术论文。 这篇2008年的研究论文为理解DGS的工作原理、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对于从事微波和射频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