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收藏 493KB PDF 举报
"09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这篇文档是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信息素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技能,如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以便于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课程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升信息素养,使学生遵守信息伦理、法律和安全规定,成为合格的信息社会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增强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通过实践学习如何获取、处理、分析和发布信息,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习惯。 3. 强调知识产权意识的树立,使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防范不良信息,确保信息技术活动的合法性。 三、教学内容结构 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部分。基础模块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核心内容,包括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教学时数为96至108学时。职业模块则为选修,侧重于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时数为32至36学时。 四、教学要求 大纲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不同的层次: - 对知识的理解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为初步认识,理解为理性认知,掌握则要求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 对技能的操作层次: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会操作意味着能独立完成任务,熟练操作则要求能流畅、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制作、网页浏览与电子邮件、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多媒体应用等。每个单元都详细列出了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学习要求,例如“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和格式设置”等。 这份大纲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旨在确保学生具备适应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技能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