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技术解析:以太网与介质访问控制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1.14MB PPT 举报
"5IEEE802模型与局域网NEW.ppt" 本文将详细解析局域网(LAN)技术,特别是以太网及其高速版本,以及 IEEE 802 模型的相关知识点。局域网是一种覆盖范围相对较小的网络,通常在0.01到10公里的范围内,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例如10至10000兆比特每秒(Mbps)。其出错率极低,通常在10^-8到10^-11之间,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形、环形和星形。局域网内的站点通过共享介质进行广播通信,并且具有多种传输介质和接入方法,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 局域网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其网络流量的突发性和负荷不均衡,这意味着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有大量数据传输,而其他时间则可能相对平静。此外,由于局域网内部任何两点间的通信路径都是固定的,因此不需要路由器进行路径选择。寻址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由数据链路层负责,简化了协议设计,部分高层功能可由操作系统直接实现。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MAC)技术是解决多个站点共享同一介质时可能出现的冲突问题的关键。MAC协议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静态多址访问控制协议,如Token Ring和Token Bus,通过预定义的令牌传递机制来决定哪个站点可以使用介质。动态多址访问控制协议,如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则是以太网最初采用的方法,它允许节点在检测到介质空闲时发送数据,并在检测到冲突时停止并重试。 以太网技术是局域网最广泛使用的标准,最初定义在IEEE 802.3标准中。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太网不断演进,出现了高速以太网,如Fast Ethernet(100 Mbps)、Gigabit Ethernet(1 Gbps)和10 Gigabit Ethernet(10 Gbps)等,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这些高速以太网标准在保持原有以太网概念的同时,通过技术改进如更宽的信道带宽、更先进的编码技术等实现了速率的提升。 IEEE 802模型是对OSI七层模型的简化,主要关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两个子层。LLC负责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而MAC子层则处理介质访问控制,确保数据有效无冲突地传输。 总结来说,局域网技术,尤其是以太网及其高速变体,是现代网络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依赖于有效的介质访问控制策略,如CSMA/CD,以及像IEEE 802这样的标准,以确保高效、可靠的数据通信。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太网的速率仍在不断提升,满足了对更快网络速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