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 DataNode详解:工作机制与数据完整性

0 下载量 1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189KB PDF 举报
“快速学习-DataNode,关注DataNode在Hadoop集群中的角色和工作机制,包括数据完整性、心跳机制、节点失效处理以及动态添加新节点的流程。” 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中,DataNode是核心组件之一,主要负责存储数据块,并与NameNode进行通信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以下是关于DataNode的详细知识点: **6.1 DataNode工作机制** 1. **数据存储**:DataNode将数据块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磁盘上,每个数据块由两部分组成,即数据文件和元数据文件。元数据包含了数据块的长度、校验和以及时间戳,用于数据验证和管理。 2. **注册与报告**:DataNode在启动时会向NameNode注册,并在注册成功后,每隔1小时向NameNode上报其存储的所有数据块信息,以便NameNode维护整个HDFS的全局视图。 3. **心跳机制**:DataNode每3秒发送一次心跳给NameNode,报告其状态并接收NameNode的指令,如复制数据块到其他节点或删除指定数据块。如果NameNode在10分钟内未收到某个DataNode的心跳,就会认为该节点失效。 4. **动态扩展**:HDFS允许在运行时安全地添加或移除DataNode,以适应集群规模的变化,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 **6.2 数据完整性**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DataNode采取以下策略来确保数据完整性: 1. **校验和检查**:当DataNode读取数据块时,会计算并对比校验和。如果计算结果与原始校验和不匹配,表明数据块可能已损坏。 2. **故障检测**:一旦检测到数据损坏,客户端会尝试从其他健康的DataNode节点读取数据块。 3. **周期性验证**:DataNode会在文件创建后定期验证校验和,以预防潜在的硬件问题导致的数据错误。 **6.3 掉线时限参数设置** 在`hdfs-site.xml`配置文件中,有两项关键参数涉及到心跳机制: - `dfs.namenode.heartbeat.recheck-interval`:表示NameNode重新检查心跳间隔的时间,单位为毫秒,示例配置为300000毫秒,即5分钟。 - `dfs.heartbeat.interval`:定义了DataNode向NameNode发送心跳的频率,单位为秒,示例配置为3秒。 **6.4 服役新数据节点** 当需要扩大集群存储能力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动态添加新的DataNode: 1. **克隆主机**:复制现有DataNode的硬件配置,如克隆hadoop104到hadoop105。 2. **配置更新**:更改新节点的IP地址和主机名以避免冲突。 3. **清理旧数据**:删除新节点上任何遗留的HDFS数据和日志文件,如`/opt/module/hadoop-2.7.2/data`和`log`目录。 4. **配置同步**:在新节点上执行配置文件的source操作,使其与集群其他节点保持一致。 这些步骤完成后,新DataNode就可以加入到HDFS集群,开始承担数据存储任务,并通过心跳机制与NameNode交互,确保整个系统的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