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到CMMI升级详解:映射、差异与转型策略

0 下载量 1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收藏 181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向CMMI(集成产品和过程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升级过程。CMM自1990年由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发布以来,随着不同领域的特定需求,SEI对其进行了多次迭代和扩展,产生了如SE-CMM、SA-CMM和IPD-CMM等模型。然而,这些针对单一功能的模型在实际软件公司运营中存在重复和成本增加的问题。 2001年,SEI推出了CMMI 1.1版本,旨在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集成各种模型,消除了过程域和实践之间的冗余。CMMI的基础模型包括软件CMM 2.0版本、EIA-731系统工程以及IPD-CMM 0.98a,涵盖了系统工程、软件工程、集成产品开发和供应商管理四个知识领域,提供了阶段式和连续式两种执行方式。 从CMM到CMMI的映射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关键过程区域(KPA)的重构和关键实践的重新组织。图1展示了这个映射的整体框架,但具体细节需参考文献[3]以获取深入理解。尽管CMMI是在CMM的基础上构建的,两者在很多方面相似,但CMMI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过程域应用指导和实践实施的细节,强调了如何将不同的实践灵活运用到组织的具体情况中。 对于那些希望从CMM过渡到CMMI的组织,本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如何规划升级策略、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处理不同模型间的协调工作等方面。对于初次接触CMM和CMMI的读者,推荐参考文献[1]和[2]以获得更全面的基础知识。CMMI的引入旨在帮助组织实现更全面、定制化的软件开发能力成熟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