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信息熵离散化算法在连续属性处理中的研究

需积分: 9 3 下载量 1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330KB PDF 举报
"基于改进信息熵离散化算法的研究 .pdf" 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离散化是一个重要的预处理步骤,特别是对于处理连续属性的数据。本文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改进信息熵离散化算法来优化这一过程。信息熵是一个衡量数据不确定性或信息量的指标,常用于决策树构建和其他分类算法中。在离散化连续属性时,信息熵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分割点,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的不确定性。 传统的基于熵的离散化算法(EBD)在处理连续属性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例如,它可能无法有效地处理数据在不同区域的密度变化,导致离散化结果过于粗糙或过于精细。陈臣和周炎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他们首先深入解析了EBD算法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不足之处,然后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区间密度,来量化数据在各个区间内的分布情况。 基于这个新概念,他们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基于熵的变阀值离散化算法。该算法允许根据数据在不同区间的密度动态调整熵的阈值,确保离散化的精度和适应性。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更好地应对数据集中的局部特征,如密集区域或稀疏区域,从而生成更加合理的离散化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在保持了EBD算法的简单性、一致性和精确性的同时,还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这表明,这种自适应的离散化策略能有效地减少决策树的分支,避免过早地将样本数据划分为小类别,从而生成更具解释性和有效性的规则。 离散化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减少数据的维度,更重要的是提升后续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一个好的离散化算法应该满足以下标准:(1)能处理多个连续属性,适应性强;(2)生成的离散结果尽可能简洁,以降低复杂性和提高规则的一般性;(3)保持数据的一致性,避免因离散化引入不一致性的噪声。 这篇论文提供了一种改进的信息熵离散化方法,它通过引入区间密度和自适应阈值调整,解决了传统熵基算法的一些局限性,提升了离散化的效果。这种方法对于那些依赖连续属性的机器学习模型,尤其是决策树类模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