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策略解析:事件调度法

需积分: 17 5 下载量 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收藏 197KB PDF 举报
"系统建模与Simulink仿真课件资料,主要讲解了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策略,包括事件调度法、活动扫描和进程交互法。资料清晰地介绍了系统建模中的关键概念,如成分、描述变量、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等,并详细阐述了事件调度法的工作原理。" 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中,系统建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以便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Simulink作为MATLAB的一个扩展工具,提供了强大的离散事件系统建模和仿真功能。本章节聚焦于离散事件系统的三种仿真策略: 1. 事件调度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仿真策略,它基于事件驱动的机制。在事件调度法中,系统中的事件被视为状态变化的触发器。事件被安排在事件表中,按照它们的发生时间排序。一个时间控制组件负责选取最早发生的事件,更新仿真时间,并调用相应的处理函数来执行该事件。这个过程会持续到达到预设的仿真结束条件或者出现程序事件。 2. 活动扫描:这种方法关注于系统中的活动,而非事件。在每个时间步长内,所有成分的状态都会被检查,看是否有活动需要执行。这种策略通常适用于系统中活动的产生较为频繁的情况。 3. 进程交互法:这种方法强调成分之间的交互,特别是当组件之间存在复杂的同步和通信需求时。每个成分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进程,它们通过消息传递来协调行为。 在模型中,成分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分为两类:主动成分和被动成分。主动成分能自发引发活动,如顾客到达服务系统;而被动成分则需要受到主动成分的影响才会发生状态变化,如服务台等待顾客。描述变量用来表示成分的状态和属性,而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定义了系统的行为规则。 参数(属性)集合包含所有成分的特性,例如等待时间、服务率等。事件发生时间(αt)和仿真钟(TIME)则是跟踪系统演变的关键变量,它们共同决定了系统状态的更新。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仿真策略对于有效地使用Simulink进行离散事件系统建模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预测和分析系统的行为,优化设计,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不仅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如生产调度、交通管理,还涉及到生物系统、经济模型等多学科领域。因此,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任何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专业人士都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