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物理层详解

需积分: 49 0 下载量 1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13.92MB PPT 举报
"模拟和数字-网络原理课件" 本文将深入探讨计算机网络中模拟和数字的概念以及物理层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们要理解模拟和数字的区别。模拟信号代表的是消息参数连续变化的情况,比如声音和视频,这些信号的幅度是连续的。相反,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比如文本信息和整数,它们的值不连续,而是存在于特定的离散点上。 在计算机网络中,物理层是网络体系结构的最底层,它负责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这一层与数据通信系统密切相关,涉及到物理接口与协议、传输介质、数据通信技术、数据编码技术以及数据交换技术等多个方面。 物理接口与协议是物理层的核心部分,包括对物理连接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规范。例如,EIARS-232C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用于DTE(数据终端设备)和DCE(数据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此外,还有EIARS-449、EIARS-422和EIARS-423等接口标准,它们定义了不同类型的电气连接方式,如非平衡方式、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和平衡方式。 传输介质则涵盖了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通信等,每种介质都有其独特的传输特性和适用场景。数据通信技术涉及的主要指标包括数据传输速率(bps),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误码率,衡量数据传输错误的概率;以及信道容量,由香农定理给出的理论最大传输速率。 数据编码技术则关乎如何将二进制数据转化为可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信号,包括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时钟同步是确保数据正确接收的关键,而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互相转换,以便在模拟电话线上进行数据传输。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则允许在现有电话线上传输高速数据。 数据交换技术有三种主要类型: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类似于电话系统,先建立连接再传输数据;报文交换则是一次发送一个完整的消息;分组交换,如TCP/IP中的IP协议,将数据分割成小块(分组)进行传输,提高了网络效率。 学习物理层的目标是理解上述各项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特点,并能应用到实际的网络设计和故障排查中。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为构建和维护高效可靠的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09-05 上传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