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变结构控制新趋近律:理论与仿真验证

0 下载量 1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1 收藏 183KB PDF 举报
"本文提出了一种离散变结构控制的趋近律,旨在解决离散系统的变结构控制问题,以实现系统在有限步内进入准滑模带,并最终趋向于原点。这种方法考虑了高氏六个特点,有助于降低抖动并保持快速趋近的性能。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离散变结构控制是一种在离散时间域中设计控制策略的方法,用于改善系统性能和鲁棒性。在这种控制框架下,系统的结构可以根据其状态或参数的变化而改变,从而提供对不确定性或外部扰动的有效抑制。本文提出的趋近律是基于高氏六特点设计的,这六个特点可能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抗干扰性、控制精度、计算简便性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离散趋近律是变结构控制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系统如何快速有效地趋近于预定的控制目标,即准滑模带。准滑模带是一个边界层,系统在进入这个区域后,其动态行为会迅速收敛到期望的滑模状态。在离散时间系统中,进入准滑模带并在有限步骤内稳定下来是一项挑战,因为离散时间的特性可能导致抖动和不稳定。本文所提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趋近律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够在有限步内使系统达到准滑模带,并最终消除误差,使系统运动趋于原点。 为了降低抖动现象,该趋近律可能采用了某种形式的抖动抑制技术,如滑模控制器的饱和函数或模糊逻辑。这些技术可以平滑控制信号,减少系统的高频振荡,同时保持快速的动态响应。此外,快速趋近的品质意味着系统能够迅速响应变化,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仿真结果是评估该方法有效性的关键证据。通过模拟实际系统的行为,可以观察到控制策略是否能够按照预期工作,即系统是否能在有限步内进入准滑模带,并最终达到零误差状态。如果仿真结果支持理论分析,那么这种方法就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可以在离散系统中实现高精度和鲁棒的控制。 本文介绍的离散变结构控制趋近律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工具,可以改善离散系统的控制性能,特别是对于需要快速响应、抗干扰和高精度控制的应用场景。这种方法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对离散系统的控制理论和实践都有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