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下四种灌木生理生化响应差异:以美丽胡枝子、马棘等为例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0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1.14M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探讨了干旱胁迫对四种灌木——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伞房决明(Cassia corymbos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了自然干旱的方式,在不同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条件下观察了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脯氨酸(Pro)的质量分数和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 研究发现,美丽胡枝子和马棘的SOD活性在土壤含水量下降初期变化不大,随后快速增加,当水分供应恢复时,活性有所下降。相反,伞房决明和紫穗槐的SOD活性则呈现先上升至峰值后再下降的趋势,复水后有轻微上升。POD活性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复水后上升的模式,但不同植物的POD活性水平有所不同。 MDA质量摩尔浓度在胁迫初期降低,随着胁迫加剧而逐渐升高,当水分恢复后又下降。脯氨酸质量分数在胁迫期间增加,但在水分补充后减少,其中美丽胡枝子的变化幅度最大,而伞房决明的变化最小。这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这四种灌木的生理生化反应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各植物的响应模式显示出其内在抗旱机制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强调了植物体内生理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综合调控,包括物种特性和个体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伞房决明的抗旱能力相对较强,可能是因为其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适应策略更为有效。 本研究对于理解植物如何应对干旱胁迫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植物学家和园林工作者选择适合干旱环境的植物种类,以及优化植物的耐旱性改良工作。此外,它也为植物生理学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