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非终结符与程序设计语言编译

需积分: 32 8 下载量 1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非终结符-编译原理课件" 这篇课件主要涵盖了编译原理的相关内容,由辛明影教授在计算机学院讲解。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目标机器可以理解的机器语言。非终结符在编译原理中指的是文法中的符号,它们在上下文中代表更复杂的结构,通常在语法分析阶段起作用。 课件提到了一些关键符号,如非终结符E、E'、T、T'、F、id、*、(、)和$,以及运算符+。这些符号构成了文法规则的一部分,例如E→TE'和E'→+TE',表示E可以由T和E'组成,而E'可以是+和另一个E'或空字符ε。这些规则是递归定义的,反映了语言的层次结构。 文法分析技术是编译过程的核心部分,预测分析表是一种用于指导解析器如何处理输入符号的工具,它帮助编译器决定在给定状态下应该匹配哪些输入符号。课件中提到的124页可能包含完整的预测分析表,这是实现语法分析的关键。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设计和构建编译程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从源程序到目标程序的转换过程。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至少两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以及数据结构。通过学习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学生可以全面理解编译的全过程。 教学设计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结合问题驱动,将课程内容融入实际应用平台,强调实验实践和反复练习,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教学目标不仅在于理论传授,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创建自己的编译器。 在绪论部分,讲解了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强调编译器是一个将源代码翻译为目标代码的程序,涉及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多个阶段。通过类比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过程,阐述了编译的各个步骤,包括识别单词、分析语法、初步分析、修饰译文和最终输出,形象地解释了编译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深入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编译器的内部工作机制,为软件开发和优化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