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的发展历史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需积分: 43 0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632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UML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中的应用,探讨了为什么在软件开发中使用面向对象方法,以及它与传统结构化方法的区别和优点。 UML,即统一建模语言,自1991年以来经历了多次迭代和发展,包括Booch的早期工作、OOSE方法,直至OMG(对象管理组织)采纳并认证的UML 1.3版本。这一系列演变反映了面向对象方法论在软件工程领域的成熟和广泛应用。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OOA)的引入是为了解决传统结构化方法的局限性。在软件开发中,面向对象方法强调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的结合,即对象,这使得软件设计更接近于现实世界的模型。它不是对过去方法的简单替换,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通过封装、继承、多态性等核心概念来增强软件的复用性和可扩展性。 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逻辑捆绑在一起,形成对象,而后者则将数据和过程分离。这种结合使得面向对象方法能更好地模拟现实世界,提高软件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的任务包括理解用户需求、定义类、构建类层次、描绘对象关系和建模对象行为等。 面向对象方法的核心概念包括: 1. 封装:保护对象的内部状态,防止外部直接访问,以减少错误和提高安全性。 2. 信息/实现的隐藏:隐藏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只对外公开必要的接口。 3. 状态保持:对象可以存储并更新其内部状态。 4. 对象标识:每个对象都有唯一的标识,可以区分不同的对象实例。 5. 消息:对象间的通信方式,用于触发对象的行为。 6. 类:对象的模板,定义一组相似对象的属性和行为。 7. 继承:子类可以从父类继承属性和行为,实现代码复用。 8. 多态性:允许不同类型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响应,增加了灵活性和适应性。 UML作为面向对象建模的标准化工具,通过类图、序列图、状态图等多种图表形式,提供了直观表达这些概念的方式,促进了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从而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总结来说,UML的发展历程和面向对象方法的应用,揭示了软件工程领域从结构化向面向对象的转变,这种转变带来了更强大的软件设计能力,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随着UML的不断演进,它已经成为现代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