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主干课程与教学大纲概览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1 收藏 35KB DOC 举报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是一门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冶金类专业和机电类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课程代码为MT311,中英文名称分别为"材料科学基础"和"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课程总共安排108个学时,占6个学分,先修课程包括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导论。 课程由材料科学系负责开设,教学内容全面且深入。主要教材有胡赓祥、蔡珣编著的《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钱苗根主编的《金属学》,以及其他多部国内外权威著作,如R.E. Smallman的《现代物理冶金学》和A.G. Guy的《材料科学入门》等,这些书籍覆盖了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如原子结构、键合、晶体结构、缺陷分析以及材料形变与再结晶等。 课程性质上,《材料科学基础》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和技术基础课,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课堂讨论和实践环节,将金属学、陶瓷学和高分子物理的理论融合起来。它关注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材料设计和应用的基本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课程起始的绪论部分,引导学生认识材料发展史、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接着深入探讨原子结构和键合,强调元素原子结构和原子间键合作用对材料性能的关键影响;固体结构部分则涉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以及金属、合金、离子晶体、共价晶体、聚合物和非晶态的结构特性;晶体缺陷部分则介绍了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的分类及其在材料性能分析中的作用;最后,材料的形变与再结晶是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研究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行为,以及形变后的结构重建。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还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在材料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