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设计基础-谭浩强版循环与排序解析

需积分: 9 8 下载量 1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9 收藏 8.66MB PPT 举报
"C++程序设计-第五趟循环次-C++程序设计(谭浩强完整版)" 在《第五趟循环次-C++程序设计》这个主题中,我们关注的是C++编程中的一个具体实例,即一种排序算法的应用。这段代码展示了一个经典的冒泡排序法,它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主要用于教学目的。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重复遍历待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表示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代码中,我们看到一个双层循环结构。外层循环(第五趟)用变量`i`控制,`i`从1开始,每次递增1,直到`i`等于`n-1`,其中`n`是数组的长度。内层循环用变量`j`控制,`j`从`i`开始,递增至`n`。在内层循环中,程序检查当前元素`a[min]`是否大于后面的元素`a[j]`,如果是,则更新`min`的值为`j`,以记录当前未排序部分的最小值的位置。在内层循环结束后,将`a[min]`与`a[i]`交换,确保每次循环结束时,`a[i]`都存储了未排序部分的最大值。 这段代码的执行过程清晰地展示了冒泡排序的过程,例如在给出的例子中,数组从`9 8 5 4 2 0`变为最终的升序排列`0 2 4 5 8 9`。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一轮(趟)循环是如何将最大元素“冒泡”到正确位置的。总共进行了6次迭代(趟数),对应于数组的长度`n`,而每趟循环中,外层循环的`i`从1递增至`n-1`,这与冒泡排序算法的特性相吻合,即每趟循环处理数组的一个元素,直至所有元素排序完毕。 此外,描述中提到的“共有6个数”,意味着这个数组包含6个元素,因此需要进行5次完整的内部循环(因为第6个元素在第一次循环时就已经排好序了)。在实际编程中,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不适用于大规模数据排序,但在理解和学习基础排序算法时是非常有价值的。 关于C++语言本身,它起源于C语言,由Bjarne Stroustrup在1983年发展起来,目的是增加面向对象编程的支持,同时保留C语言的效率和灵活性。C++结合了高级语言的抽象能力和低级语言的直接性,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结构和强大的操作符,使得程序设计更加灵活。C++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良好的可移植性,程序可以在多种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上运行,只需极少或无需修改。尽管语法结构相对宽松,这使得程序员有很高的自由度,但也对初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深入理解语言规则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代码。调试C++程序通常需要细致的逻辑分析和理解,但它依然是现代软件开发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